当前位置:循环首页>正文

反复晕厥,胸闷、气短 高鹏 方理刚 程康安 方全 朱文玲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

作者:国际循环网   日期:2007/3/6 0:00:00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病史 患者,女,44岁,因“反复活动后晕厥34年,胸闷、气短2 h”于2006年5月13日入院。患者34年前跳绳停止后突感心前区不适,数秒后出现晕厥,无口吐白沫、二便失禁,持续约4分钟苏醒,感乏力,无肢体麻木,运动障碍,持续2天后缓解。此后上述症状反复发作,分别在短跑、登山、追车及负重上楼后出现,性质同前,外院超声心动图及食道超声提示“轻度二尖瓣脱垂”,心电图(ECG)大致正常;脑电图、头颅X线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均未见异常;倾斜试验、颈动脉窦按摩试验(-);24 h动态心电图:偶发房早,窦房结到交界区游走性心律;患者多次就诊均未能明确诊断。2006-5-5日受惊吓再次出现晕厥,4-5分钟后意识恢复,急诊ECG显示V4-6导联ST段明显压低、T波倒置 ,1 h后ST段回到基线,T波变为直立 。5月13日夜间睡眠时为手机铃声惊醒,突发胸闷、憋气,伴大汗,持续不缓解,未晕厥,家属诉“脉搏未能触及”,我院急诊就诊。既往史、个人史、月经婚育史无特殊。家族史:父患高血压、母患高血压、糖尿病,无类似晕厥及猝死家族史。 入院后检查及诊治 入院查体:体温(T):36.0℃ ,血压(BP)118/76 mm Hg,神清语明,颈部未闻及血管杂音,双肺呼吸音清,心前区无隆起,心界不大,心率78次/分,律齐,心尖部可闻及2/6级收缩期杂音(SM),余瓣膜区未及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不肿。四肢肌力正常,腱反射对称引出,病理征(-)。 入院后急查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谷丙转氨酶(ALT) 9 U/L,肌酐(CR) 0.61 mg/dl,总胆红素(TBIL) 0.52mg/dl,K+ 3.9 mmol/l,Ca++ 8.9 mg/dl;心肌酶谱:磷酸肌酸激酶(CK) 24u/l, 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0 u/l, 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 0.03 ng/ml ;ECG示广泛导联T波高尖,V2-6尤为明显 ,考虑急性心肌梗死不除外,急诊行冠状动脉造影示:左前降支(LAD)可见散在斑块,穿隔支可见肌桥,收缩期99%狭窄,余未见明显斑块与狭窄;复查心肌酶(-)。ECG仍表现为广泛导联T波高尖。患者行胸片、血气及D-Dimer检查均正常;复查超声心动图:心脏结构与功能未见异常,二尖瓣关闭时并未超过二尖瓣瓣环联线2mm,不能诊断二尖瓣脱垂;腺苷负荷心肌核素显像:未见异常。5月18日行多巴酚丁胺试验,超声心动图见心脏收缩增强,当多巴酚丁胺滴注速度为20 ug/kg/min时,心电监护示室早增多,随后出现尖端扭转性室速(TdP),患者出现意识丧失,牙关紧咬,四肢抽动,双眼上翻,立即停用多巴酚丁胺,予心外按压,准备电除颤,约1分钟后自行恢复窦性心律。患者自述本次症状与既往晕厥发作基本一致。治疗上给予倍他乐克150 mg/d,并植入双腔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 讨论 晕厥是脑供血骤然减少或停止而出现的短暂意识丧失,常伴有体张力丧失而不能维持一定的体位。晕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发病率高,住院率高,但诊断上有很大困难,近一半的患者经检查后未能明确晕厥的病因。而且,晕厥并非一个预后良好的表现,有资料显示,晕厥患者的总死亡率为7.5%,其中心源性晕厥死亡率高达18%~33%。 晕厥的Benditt分型:①神经系统介导的反射性晕厥;②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和体位性低血压引起的晕厥;③脑血管、神经系统及精神疾病引起的晕厥;④器质性心血管疾病所致晕厥;⑤心律失常性晕厥;⑥其它原因所致的晕厥。 在神经系统介导的反射性晕厥中,血管迷走性晕厥最常见。器质性心血管疾病所致晕厥主要有肥厚梗阻性心肌病、主动脉瓣狭窄、左房黏液瘤等造成的流出道梗阻,急性心梗、扩张型心肌病造成的泵衰竭,心包填塞,主动脉夹层,肺栓塞。 心律失常性晕厥包括:①缓慢性心律失常如SSS、AVB;②快速性心律失常,多为室性心律失常,如Brugada综合征、遗传性或获得性长QT综合征、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 对晕厥的诊断流程,首先注意病史、体格检查和体表ECG的提示,进行多科会诊如耳鼻喉科、内分泌科;如考虑心源性晕厥,要进行多项检查:动态心电图、ELR 或 ILR、倾斜试验、超声心动图和电生理检查;除外心源性晕厥后,转至神经科进行评估。通过病史和体格检查,49%~85%的患者可有阳性发现;ECG和动态心电图的阳性率低;倾斜试验对于血管迷走性晕厥比较特异;体外事件记录仪可记录14个月内发作时的情况,阳性率可达65%~88%。 此患者直立倾斜试验结果阴性,颈动脉窦按压结果阴性,静态ECHO正常,Holter未见无明显心律失常,脑电图、CT等神经科检查结果无异常,我们进一步做了多巴酚丁胺试验。多巴酚丁胺试验对于心肌缺血、潜在流出道梗阻、长QT综合征(LQTS)等疾病较有意义,尤其多于交感神经兴奋时发作的情况。此患者在多巴酚丁胺使用20 ug/Kg/min时出现室早增多,QTc延长至670 ms,增加至30 ug/Kg/min时诱发TdP。根据心电图、临床表现和家族史的评分,此患者诊断为遗传性LQTS,基因检查结果进一步证实。 此患者同时在多巴酚丁胺试验后出现T波电交替,意义不明,有学者报道其与猝死有关,对心肌梗死后患者的随访发现 T波电交替阳性患者心脏性猝死(SCD)的危险性是阴性患者的11.4倍,其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超过任何其它检测手段。此患者存在T波电交替,考虑为猝死的高危患者,治疗上除了β受体阻滞剂外,植入了ICD。 专家点评 李翠兰教授:遗传性LQTS包括多种亚型,由于基因不同而影响不同的电流,有一些基因特异治疗的方法。LQT1是由于基因组DNA上KCNQ1基因的核苷酸1927G 变为A 导致其编码的氨基酸由甘氨酸G变为丝氨酸S即G643S。根据张莉、Vincent等人的研究结论,LQT1患者具有平滑、基底部较宽的T波;LQT2患者的ECG上常见低振幅和有切迹的T波;而LQT3患者ECG更突出地以延迟出现的高尖T波为特征。然而,在各型LQTS患者中,这些ECG形态的差异有一定程度的交叉重叠,并且在一些家系中,可以观察到T波形态的极度异质性。LQT 1的4种典型心电图:婴儿型ST-T波形;宽大T波;正常T波;晚发正常T波。LQT2的4种典型心电图:明显型双峰T;表浅型双峰T ,第二峰构成T波顶部;表浅型双峰T ,第二峰位于T波的下降支顶部;低血钾症双峰T波。LQT3的2种典型心电图图形:晚发尖锐/双相T波;非对称高尖T波。LQTS是一种猝死率很高的遗传性心脏病,且极易被误诊。然而,LQTS又是一种经及早诊断和正确治疗后猝死率可降低许多的心脏病,目前治疗的方法包括药物、手术、起搏器、ICD等多种。 方全教授:该病例罕见,具有教育意义。病例回顾,强调了长QT表现型和基因型之间的关系,病例发展过程变化多端,ST段抬高T波高尖,以为是冠心病或急性心肌缺血,最后诊断LQTS。病史为10岁发病,自发晕厥,QT平时正常,激发试验QT延长,出现晕厥。 胡大一教授:从病史开始是怎么想的,后来是怎么想的,中间发生的变化总能找到些规律出来。我的感受是,34年前发生晕厥,经历长时间诊断才发现,说明我们对此病认识不够,如果我们对LQTS了解多些,一听到每次发作与惊吓有关,就很容易联想到LQTS,就可以在患者小的时候诊断出来。如果很早想到此病,一些检查如MRI、冠状动脉造影对诊断意义不大。早期应用足够量β受体阻滞剂可使该病恢复较好水平。心电图主要表现为T波高尖,有些患者平时无此表现,在交感神经兴奋时可有相应心电图表现,应注意临床观察。 许玉韵教授:该病例提示病史非常重要,病史加家族史应该考虑病人基因方面有无异常,因此,应从病史收集蛛丝马迹,查找线索。回顾病史,患者惊吓时发生晕厥,运动时发生晕厥。心电图检查虽然简单但非常重要。正常QT男性应小于0.44秒,女性应小于0.48秒,QT处于临界时应做运动试验,可观察QT是否延长。此例说明心电图这种很基础的检查非常重要。此例患者做激发试验得到了QT延长,从而诊断出患者为LQTS。

版面编辑:国际循环



晕厥

分享到: 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贤纳士
声明:国际循环网( www.icirculation.com)对刊载的所有文章、视频、幻灯、音频等资源拥有全部版权。未经本站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5014970号-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7-006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35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50541号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 2004-2025 www.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名称:北京美赞广告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乙12号天辰大厦1座1409 电话:010-51295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