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循环》:您如何评价今年新增的继续教育课程在促进国内心血管疾病诊疗方面的作用?
方唯一教授:国际大型会议按惯例都有继续教育课程,是针对初中级医生或护士的培训。继续教育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掌握相关领域不断改变的基本知识,如每年新的指南或共识都会修正某些基本内容,继续教育就帮助初中级医生更好地掌握这些最新的知识和技术,与时代同步,这就是继续教育主要的内容及意义。本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的继续教育分为4个半场,第一半场内容包括,急性冠脉综合症目前治疗的主要策略;缺血性心肌病的现代治疗。第二半场讲解心衰的主要进展;高血压和心衰的最新指南解读;目前高血压基因治疗的具体形式。第三半场临床实用性很强,主要涉及起搏电生理;老年房颤应如何进行抗凝治疗;慢性房颤消融应射频还是药物治疗及其适应证等。另外还包括晕厥电生理评价,突发性室速及心血管疾病合并糖尿病诊疗、先心病患者治疗策略、难点和并发症、现代影像技术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等内容。会议由大会主席、坛主主持,并在结束后进行分会场讨论和专家小结,通过讨论交流将基础研究与临床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专家总结也有助于更有效更快速的理解所讲内容。继续教育的课程内容主要根据一线医生尤其是初中级医生的要求设定,以解答他们在临床及研究中遇到的问题。
《国际循环》:您能否介绍一下继续教育课程的选题标准是怎样的?
方唯一教授:继续教育课程的选题标准是,每个领域中大家关心的已达成共识或指南首肯的内容。引用内容多来自教课书、指南等共识资料,所讲观点基本上是大家接受的,得到约80%左右专家认同,治疗和认识不存在争论。基础教育必须遵循指南来做,否则可能出现很多问题。如用哪一种心肌细胞进行移植才有效?这种问题尚有争论,在人体应用还不成熟。但像目前共识认为心衰尤其是缺血性心衰、缺血性或扩张性心肌病,已经有明确的传导阻滞,包括室内传导阻滞等,药物治疗有困难的需要心衰同步化治疗,这样的选题可以纳入,但也须讲明,同步化只是让心室有节律的规整化治疗,是辅助性装置,并不是治疗的根本。再如房颤治疗是药物还是射频治疗更好?我们要有选择地使用,对阵发性房颤患者药物控制效果不理想时,首选介入治疗;在选择过程中,除了药物以外还要考虑心房的大小。我们选择的题目是比较明确的、在日常临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没有完全属于基础研究的内容。
《国际循环》: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是PCI术后较为严重的并发症,请您简要介绍一下应该如何处理急性支架血栓?
方唯一教授:急性血栓形成是支架置入后48小时内形成的,超过48小时到一周内为亚急性血栓。首先分析血栓形成的5种主要可能原因:第一,患者是急诊手术还是择期手术?急诊手术在支架置入之前或者在支架置入过程中,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没有充分到位;第二,治疗中血栓没有清除干净;第三,可能在处理过程中血栓掉到远端,形成无复流或者是慢复流,这些是支架血栓形成的重要诱因;第四,在处理病变过程中,可能选用支架不够大,支架未能充分贴壁;第五,可能在支架置入时支架前端或后端已经存在夹层,支架未完全覆盖该夹层也是形成血栓的重要原因。
该如何识别这样的患者呢?若在支架置入后初始患者状态良好,但突然又出现急性胸痛、ST段上抬,且心电图改变和支架置入部位吻合,这时应充分考虑到支架血栓形成的可能。支架血栓的首要措施是预防,要明确哪些情况下需要进行支架血栓的预防。如对慢复流、无复流和明确血栓的患者,除了充分的抗血小板、抗凝治疗以外,可进行辅助性的溶栓治疗及加用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等预防支架血栓的形成。另外多个支架在弥漫性病变连续使用,但置入支架后血流较缓慢,也需在置入支架后进行抗血小板以外的辅助性抗栓治疗。支架血栓形成后的治疗,最主要是血管再通,再做PTCA和溶栓及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的使用。部分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可能需要持续两年、三年甚至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