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会议的特点是我们进行了一些创新性质的尝试,穿越是这个大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不同的国界,不同的地区,不同医院的学术带头人,云集到这个会议上交流不同的观点和各个中心在临床上的最新进展。
《国际循环》: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接受这次采访,作为大会主席,请您谈一谈此次大会的特点?成立桡动脉规范化介入培训中心对推广TRI有何影响?
周玉杰教授:本次会议的特点是我们进行了一些创新性质的尝试,穿越是这个大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不同的国界,不同的地区,不同医院的学术带头人,云集到这个会议上交流不同的观点和各个中心在临床上的最新进展。这种时空的穿越,还有会议的穿越,哈尔滨有个大北方的介入会议,我们两家是一起联办的Program,用的资源、专家大体一致,所以一个专家出来一次,在两个不同的演讲里面可以展示他们不同的研究成果,这样也是一个节能型的两种会议模式,外宾一次来中国可以参加两次盛会,使中国人可以在两个不同的方面体会到他们的精彩演讲,以前外宾来以后很累也只是参加一次会议,这两次会议错开以后,就是一个跨越时空的穿越,同时也做了一个比较默契的学术融合,这是很重要的。第二个会议的特点就是它回归学术的思想、理念,本次会议没有展台、广告和商业活动,也没有卫星会和太大的接待,没有注册,不用交费用,同时也没有学员,因为这是个峰值,都是学术带头人在讨论,这种回归学术的思想也是我们从国外学来的。我们在国外开介入会的时候,发现其规模都很小,而国内总是群众性大会比较多,但是效果有时候很差,讨论的都是一些太普及的问题,这样既浪费时间又不利于发展,而我们这个峰会讨论的都是一些比较疑难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大家分享各自的技巧,最后来总结,技术如果不去推广,学术如果不去传播,是毫无意义的,所以说你们这些媒体是很重要的,这次有七家杂志,三家报纸,四家网络,一起参与到这个会议中来,在我们这里医生和众多博士、博士后的帮助下将本次会议的思想,主题和学术内容完全准确的传播出去,这是我们会议利用一个现代多媒体途径进行开会的一个好办法,省时,省钱,又整合资源,整合学术和技术,这个新的尝试是这个会议的一个重要方面。
自从成立桡动脉规范化介入培训中心和这个论坛,我们介入中心在经桡动脉介入的推广方面起了很大的推广作用。因为中国需要行介入治疗的患者非常多,根据我们的数据库显示,自2008年以来我们连续做的经桡动脉介入3000例患者里有98.6%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和诊断,仅有3%改为股动脉,这说明我们中心里最低水平的人的培训还是达到一个日臻成熟的一个境地。最低那一层培训得都很好,一个中心的成熟,它的成功率的提高代表着它的整体水平,我们这种成功率的提高还有一些经验的摸索,比如用血管超声在桡动脉不好的病人先看一遍,能够给我们的手术安上准心,就是提前有一个准备复杂的病变的一些处理,防止并发症,这些方面的准备都起到了一个比较好的促进作用。
《国际循环》:目前,TRI操作越来越得到重视,普及也越来越广泛,你认为对于初学者最缺乏的是什么?
周玉杰教授:最缺乏的是初学者都是从做股动脉过来的,他们做股动脉很厉害,直接做桡动脉,这是绝对错误的,桡动脉这条途径有特殊的解剖和操作技巧,必需通过这种培训才能去做,这就是一个最大的问题,没有经过培训就去做肯定会出问题。
《国际循环》:桡动脉痉挛问题对TRI入路操作的医务工作者一直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您认为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周玉杰教授:桡动脉痉挛我们早期遇到的也不少,我们早期没有经验,穿刺的时候,有的不扎三针就穿不上,即使扎上的桡动脉,导丝也送不进去,还是穿刺的经验问题,早期的经验穿刺管原来是穿6到10毫米的股动脉这样的大腔,突然改成2到3毫米,这样很多人就面临一个技术难点,为此培训就显得极为重要,麻醉科医生在穿刺上是很有经验的,我们也是借鉴麻醉科的穿刺方法,包括护士穿血管也很厉害,现在都是套管针,所以医生早期要和护士学送这种套管针的技术,不然就不易把导丝送进去,桡动脉穿刺很重要。第二,打麻药的时候也要注意,打多了会出现水肿,摸不清动脉;打少了,病人疼,要打到什么程度呢,是需要很多经验的。 打麻药、克服病人紧张,在送导丝的时候需要一针见血,否则导丝送不进去,内膜收到损伤以后就会出现痉挛,多次穿刺可能会找不到血管。另外痉挛可以考虑用“鸡尾酒”这种药物的方式来克服,也就是氯多卡因,硝酸甘油等,但我们单位都不用鸡尾酒,日本泰尔茂的加长鞘,都解决这个问题,11到14厘米的加长鞘放在这以后,最容易痉挛的动脉就解决了,所以一个轻巧的鞘管的革命就解决了一个痉挛的问题,现在国内很多医院都不用鸡尾酒了。
《国际循环》:微创化一直是介入治疗追求的目标,您认为TRI操作微创化需要注意几个方面?
周玉杰教授:TRI微创化操作注意方面我想还是要对入路的特殊的解剖途径要熟悉,另外对特殊的操作要掌握,才能在这个方面做到游刃有余。
《国际循环》:TRI入路处理慢性闭塞病变是一个挑战性难题,您认为需要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
周玉杰教授:TRI应该能解决一切的病变了,包括左主干的病变,那么CTO的时候有很多医生说这个TRI不好做,但是现在我们从这个桡动脉做CTO已经很普及了,因为只要把guiding的支撑力弄好就行,所以我们选择一些正确的Guiding去增加这种支持力,CTO病变就能完全在这方面做了,我们中心CTO病变几乎都是在桡动脉做的。
《国际循环》:您认为TRI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
周玉杰教授:发展方向就像Saito教授今天讲的泰尔茂又出了一些4F的包括无鞘的Guiding,日本人在这方面器械革命还是很好的,现在桡动脉还是个像征,还有尺动脉,肱动脉呢,也许将来足背动脉都能介入,我现在有大胆的预测,只要有一根管,我们就能从那里进去将心脏问题处理掉,这是我们未来的发展区势。就是在于器械的革命,它每革新一次我们就能向前走一步,我们期待着研发的工程师和医生的合作,使患者的问题得到更圆满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