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心脏大会暨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2010上,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胡盛寿教授报告,通过对心血管外科数据库资料的分析,他们的团队发现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中国患者与国外患者有很大的差异,而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手术危险因素预测模型——EuroSCORE明显高估了我国患者的院内死亡率。研究组进一步建立了我国首个心血管外科围术期风险评估模型(SinoSCORE),通过后期临床资料验证显示:与目前世界上广泛应用的EuroSCORE相比,SinoSCORE能更准确的对国人接受心脏外科治疗的风险进行评估。该研究成果已经发表在《Heart》和《Eur J Cardiothorac Surg》杂志上。
风险预测模型是重要的手术风险评估工具,根据1995~1999年128个中心的数据建立的EuroSCORE是最具有代表性的风险预测模型,影响较大。但中国患者与西方发达国家患者在很多方面均在显著差异,EuroSCORE能否适于中国患者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研究组在中国心血管外科多中心注册数据库的基础上,确定了11个与院内死亡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大于65岁、术前NYHA心功能分级、慢性肾衰史、外周血管病史、慢性阻塞性肺病、术前两周房扑/房颤、左室射血分数EF<50%、非择期手术、合并瓣膜手术、术前危重状态和消瘦。经过验证,与EuroSCORE评分相比,SinoSCORE评分可更好地预测中国人的心血管外科的手术风险,不但可预测手术死亡,还能预测手术并发症、ICU时间及住院费用。此外,SinoSCORE评分还适用于合并瓣膜、老龄和左心功能不全的患者。研究组还建立了专门用于单纯瓣膜病的模型——中国瓣膜外科手术风险评估系统。
胡盛寿教授表示,心脏外科作为一门高风险的学科,在手术之前进行详细而科学的危险分层、对每个患者进行术前个体评估,是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点。该研究证实,中国接受心脏外科手术的患者与国外有很大的差异,这可能与人种学、社会、地理、传统等相关因素,以及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有关。此项研究填补了国内空白,对患者的风险评估和临床治疗决策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