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我国脑卒中发病率较高,且多数患者合并高血压。随着越来越多随机对照研究证据的出现,脑卒中的管理有了越来越多循证支持。在本届西京会上,来自西京医院的刘之荣教授从神经内科的专业角度分析了脑卒中独特的血压管理策略。
刘之荣 第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
血压管理是中国脑卒中管理的重中之重
高血压是中国脑卒中患者发病及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有研究显示,随着血压的增高,脑卒中发生风险显著增加;血压与卒中风险呈对数线性关系。我国人群中高血压对卒中发病的影响是西方人群的1.5倍;与西方人群相比,亚洲人群中血压增高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的关联性更强。就死亡率而言,高血压患者脑卒中的死亡率显著增加。
降压治疗能为脑卒中患者带来显著获益,表现为可有效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尤其是脑血管事件。有研究显示,即使是轻微的血压下降也能为脑卒中患者带来较大的心脑血管获益(其中,收缩压降低2 mm Hg可使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降低10%)。
脑卒中患者血压之全程规范化管理
刘教授强调,脑卒中患者的血压亟需进行全程管理,涉及一级预防、急性期处理与二级预防。
一级预防主要遵循高血压防治指南。而JNC 8则从何时启动降压治疗、降压治疗目标值为多少及采用何种降压药物进行起始治疗三个现实问题入手解决了如何有效降压合理预防脑卒中发生的难题。
急性期处理涉及一级预防及二级预防两方面的内容,其中一级预防参照高血压指南,而二级预防则可参照 2014 AHA/ASA缺血性卒中管理降压指南的推荐。既往未接受降压治疗者,若发病数日血压持续≥140/90 mm Hg应启动降压治疗;血压<140/90 mm Hg者降压获益尚不明确。既往存在高血压并接受了降压治疗者,为预防卒中复发及其他血管事件,应在数日后恢复降压治疗。急性期降压的目标值尚不明确,应在遵循指南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一般认为,应将血压控制在140/90 mm Hg以内,而近期发生腔隙性卒中者则可将收缩压控制至130/90 mm Hg。
脑卒中的二级预防强调降压药物要分层选择与处理,但二级卒中预防指南对降压目标及降压程度还不甚清楚,对于这类患者可考虑将降压目标水平暂定为140/90 mm Hg;此外,应在遵循指南基础上实施个体化血压管理。
另外还需要强调的是,脑出血与脑缺血的降压治疗原则不同。急性期收缩压>180 mm Hg和舒张压>100 mm Hg应予以降压,可静脉使用短效药物,并严密观察血压变化,每隔5~15分钟进行一次血压监测,目标血压宜在140/90 mm Hg。此外,将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收缩压从150~200 mm Hg快速降至140 mm Hg可能也是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