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美脲增强3T3-L1脂肪细胞内源性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PPAR-γ)的活性
Glimepiride enhances intrinsic 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γ activity in 3T3-L1 adipocytes
Kouichi Inukai, Masaki Watanabe, Youhei Nakashima, et al
摘 要
格列美脲(亚莫利)属于第三代磺脲类药物,主要通过刺激胰岛素分泌发挥降糖作用,也可以通过其它作用途径而发挥效应.最近的研究显示,格列美脲有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本实验目的,意在研究格列美脲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具体作用机制。我们利用体外培养的脂肪细胞和肌细胞,研究格列美脲对AMP-激活蛋白激酶(AMPK)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转录活性的影响。研究发现,1mM的格列美脲能够显著增强完全分化的3T3-L1脂肪细胞内源性PPAR-γ转录活性,但是,对C2C12成肌细胞中AICAR诱导的AMPK磷酸化没有影响。格列美脲增强PPAR-γ活性的最大作用大约是1mM吡格列酮作用的20%。 但是,在相同的条件下,其它二代磺脲类药物(如格列本脲),未能观察到这种刺激PPAR-γ活性增强的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经格列美脲培养的细胞,aP2基因(一种脂肪来源的标志基因)的转录水平在3T3-L1脂肪细胞和成肌细胞中分别增加2.4和3.7倍。通过细胞内甘油三酯含量的测定分析发现,格列美脲能够促进3T3-L1脂肪细胞的分化。这些研究结果提示,格列美脲有潜在的增强PPAR-γ活性并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格列美脲属于磺脲类衍生物,在欧洲和亚洲广泛地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虽然它促进胰岛素分泌的作用比较温和,但是降糖效果和格列本脲相似。 因此人们推测,这类新的降糖药物可能具有胰腺外的降糖作用。正因为这样,有人把格列美脲划分为第三代磺脲类药物。体外研究显示,格列美脲有激活胰岛素介导的糖原合成作用,能够抑制肝糖生成,增加外周葡萄糖的摄取。多个临床试验和动物研究都显示,格列美脲能够改善胰岛素抵抗。虽然人们已经在这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是对这种作用的具体机制和作用特点尚无明确的结论。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是核受体超家族的成员之一,在胰岛素调节和葡萄糖代谢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PPAR-γ可以被一些合成的复合物(包括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所激活,这些药物已经作为降糖药而用于糖尿病的临床治疗。目前,PPAR-γ活性的调节(包括脂肪细胞内源性PPAR-γ的表达)已经受到广泛的深入研究。最近的研究中,我们建立了通过表达PPAR-γ反应元件(PPRE)-受体基因的组合腺病毒载体,来测定3T3-L1脂肪细胞内源性PPAR-γ转录活性的新方法(详见参考文献)。本项研究,正是利用这个方法,来测定格列美脲对3T3-L1脂肪细胞内源性PPAR-γ转录活性的影响。而且,实验还进一步证实, 格列美脲对PPRE下游的靶基因——aP2基因的转录表达也有影响。我们的实验结果,为阐明“格列美脲通过增强PPAR-γ的活性而促进脂肪细胞分化,从而降低胰岛素抵抗”这一假设,提供了最直接可靠的证据。
材料和方法
○ 细胞培养
○ PPAR-γ转录活性的测定
○ RNA制剂和Northern blot分析
○ 抗体和Western blot分析
○ 3T3-L1脂肪细胞甘油三酯含量的测定
结 果
我们采用转录报告测定法来评价不同的药物和磺脲类药物对成熟3T3-L1脂肪细胞内源性PPAR-γ转录活性的影响。和PPRE(+)-Luc报告基因的细胞相比,缺乏PPRE基因(PPRE(-)-Luc报告基因)的细胞,荧光素酶活性很低,未观察到和药物浓度相关的PPAR-γ转录活性的变化(图1,左边图形)
(图1 格列美脲对3T3-L1脂肪细胞内PPAR-γ活性的影响)。通过PPRE (+)-Luc报告基因来测定PPAR-γ的转录活性,我们看到,细胞在10-6M吡格列酮培养24小时以后,PPAR-γ转录活性呈显著性增加(9.1倍),(图1,右边图形,泳道5)。我们进一步测定了格列美脲对PPAR-γ转录活性的影响。格列美脲培养组,PPAR-γ的转录活性呈剂量依赖性地增加2.6倍。即使用最小浓度(1μM)的格列美脲对细胞进行培养,PPAR-γ的转录活性也显著增加(1.21倍,图1,右边图形,泳道2)。另一方面,作为传统磺脲类药物之一的格列本脲,在1μM和5μM的浓度下都不能显著增强PPAR-γ的活性。我们可以看到,当格列本脲的浓度达到10μM时, PPAR-γ的活性才受到显著增强,但是,这个药物浓度已经超过了临床可能的药物限度。剂量-反应曲线对吡格列酮,格列美脲和格列本脲3种药物的不同效能进行比较,它们的EC50值分别为0.2μM, 2.0μM和5.6μM。剂量-反应曲线显示,和格列本脲曲线相比,格列美脲的曲线明显左移并呈现显著性差异。
如果格列美脲能够增强PPAR-γ转录活性的假设成立,那么,那些经PPAR-γ介导的靶基因的活性,可能随着PPAR-γ活性的增强而同步增强。aP2可能就属于这类靶基因。在多个受到PPAR-γ活性调控的基因中,我们选择测定aP2基因的转录水平。这个基因和3T3-L1脂肪细胞的分化以及脂肪代谢有关。用不同浓度的格列美脲培养细胞,我们观察到aP2的表达呈浓度依赖性地增加2.4倍。格列美脲和吡格列酮使得aP2的表达显著上升(图2A)
(图2 格列美脲对aP2基因表达的影响)。格列美脲超过一定浓度时(高于20μM),aP2表达的升高达到平台而不再增加(图2B)。通过剂量-反应曲线观察到,PPAR-γ转录活性的增强也出现相似平台。我们还观察到,格列美脲培养的前脂肪细胞(3T3-L1成纤维细胞),aP2的表达也增加(3.7倍,图2C)。这些实验结果提示,在体外,格列美脲能够通过增强PPAR-γ的活性而提高PPAR-γ介导的靶基因活性。
PPAR-γ在脂肪生成和脂肪细胞分化中发挥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作用。因此,我们进一步研究了格列美脲对3T3-L1脂肪细胞中脂肪生成的影响。实验通过测定胞浆内脂滴的堆积和甘油三酯的含量,来评价脂肪生成。对照组3T3-L1前脂肪细胞在诱导成功后用血清阴性培养基进行培养,有脂滴聚集的脂肪细胞数量少。相反,经过含1μM吡格列酮的血清阴性培养液48h培养的脂肪细胞,几乎所有的细胞内都有脂滴聚集。当3T3-L1前脂肪细胞经过10μM格列美脲培养,和对照组相比,有脂滴聚集的细胞数目亦有所增加。为了精确评价脂肪生成,我们对3T3-L1脂肪细胞内的脂肪含量进行了测定。经1μM格列美脲培养的3T3-L1脂肪细胞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增加
(图3 格列美脲对3T3-L1前脂肪细胞内脂肪生成的影响)。这些结果提示,格列美脲能够诱导脂肪生成,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诱导PPAR-γ活性的增强而产生的。
讨 论
本项研究采用了腺病毒表达技术,直接测定生理条件下内源性PPAR-γ的转录活性。研究结果为说明格列美脲能够增强PPAR-γ活性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试验中,我们测定格列美脲刺激下PPRE介导的内源性PPAR-γ转录活性。很显然,格列美脲的这种药理作用和磺脲受体作用无关,因为脂肪细胞上无磺脲受体的表达。
在临床前研究中,人们已经发现,格列美脲能够改善胰岛素抵抗。所以在此药上市之前,人们就推测它可能通过多种作用途径发挥降糖作用。最近的临床研究发现,120名原来服用传统磺脲类药物(格列本脲,格列齐特)的2型糖尿病患者,换用格列美脲治疗后,胰岛素抵抗得到改善。这些结果提示,格列美脲可能通过多重作用改善胰岛素抵抗,而不仅仅作为一个2代磺脲类药物发挥降糖作用。本研究显示,最低浓度达1μM的格列美脲,能够诱导PPAR-γ活性增加。这个浓度和体内的药物浓度相近。另一方面,格列本脲在临床使用中的最高血药浓度可能是1μM,但我们的实验没有观察到这种浓度的格列本脲有明显增强PPAR-γ活性的作用。 实验能够观察到的激活PPAR-γ所需的最低格列本脲药物浓度是10μM,这个浓度远远超过正常用药情况下的血药浓度。这些结果提示,在生理条件下,相同的药物浓度(1μM),能够不同程度地影响PPAR-γ的活性,提示格列美脲和传统2代磺脲类药物在药理学上存在显著差异。
脂联素是一种和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有关的激素,只在脂肪组织中产生。脂联素的表达受到PPAR-γ转录活性的调节。虽然其中具体的机制需要进一步阐明,但最近的临床研究显示,经过格列美脲治疗3个月以后,患者的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上升。我们推测,格列美脲可能通过增强PPAR-γ转录活性,增加脂联素的分泌,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
总之,本试验发现,磺脲类药物——格列美脲,能够通过一个新的作用途径降低血糖,即通过诱导增强PPAR-γ活性而发挥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我们的结果强烈提示,
格列美脲可以作为首选的磺脲类药物。它不仅适用于β细胞功能受损的非肥胖型糖尿病患者,也适用于肥胖型的以胰岛素抵抗为主的糖尿病患者。
■ 编译自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2005;328(2):48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