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循环首页>正文

急性动脉栓塞和急性下肢动脉血栓形成的临床鉴别

作者:国际循环网   日期:2010/2/1 16:26:00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急性动脉栓塞和急性下肢动脉血栓形成间具有显著差异的临床因素是对侧肢体周围血管搏动的状态,动脉栓塞史,两种疾病的临床危险因素,临床表现,缺血状态进展。

背景:急性动脉栓塞和急性动脉血栓形成的初步处理方法是不同的。这两种疾病的早期临床鉴别有利于进行有效的急性肢体缺血治疗。

目的:明确急性动脉栓塞和急性下肢动脉血栓形成间具有显著差异的临床因素。材料与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连续入选的120例急性下肢缺血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对已确诊的急性动脉栓塞和急性动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所有临床资料进行了比较。

结果: 120例患者中,91(75.8%)例为急性动脉栓塞,29(24.2%)例为急性动脉血栓形成。急性动脉栓塞比急性动脉血栓形成患者对侧肢体周围血管搏动正常更常见(71.4%比31.0%,P<0.001)。急性动脉栓塞患者发生心房颤动比急性动脉血栓形成患者更多见(31.9%和3.4%,P=0.004)。二尖瓣狭窄(12.1%)和动脉栓塞史(16.5%)仅发生于急性动脉栓塞患者。另一方面,急性血栓形成患者有较多的合并症,如糖尿病(44.8%比19.8%,P=0.015),高血压(55.2%比27.5%,P=0.012),及高胆固醇血症(37.9%比。6.6%,P<0.001)。急性动脉栓塞患者严重临床表现更多,如即刻先兆缺血(56.0%比13.8%,P<0.001)和较高发生肢体坏疽的倾向(18.7%比6.9%,P=0.156)。相反,和急性动脉栓塞患者相比,急性动脉血栓患者间歇性跛行症状史更常见(51.7%比3.3%,P<0.001)。

结论:急性动脉栓塞和急性下肢动脉血栓形成间具有显著差异的临床因素是对侧肢体周围血管搏动的状态,动脉栓塞史,两种疾病的临床危险因素,临床表现,缺血状态进展。

专家点评

    急性动脉栓塞和急性下肢动脉血栓形成是两种不同病理过程的疾病。尽管都是造成肢体(或脏器)的缺血表现,但由于治疗方法上存在较大差异,临床上严格区分、正确诊断是非常重要的。也正是因为临床表现非常近似,所以经常容易发生误诊,并由此导致治疗方法选择不当,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主要的鉴别诊断方法有如下几点:1.栓子来源——急性动脉栓塞往往有比较明确的栓子来源。包括:房颤心律、心肌梗死(局限性心室壁运动障碍)引起的左心房或左心室内的血栓;心脏粘液瘤;主动脉壁溃疡、软斑块、附壁血栓等等。而急性下肢动脉血栓形成多无明确栓子来源。2.既往缺血病史及发病速度——急性下肢动脉血栓形成多是在既往慢性肢体(或脏器)缺血表现的基础上突然加重。急性动脉栓塞则多无既往缺血病史,即便有也都是急性起病进程而非慢性缺血症状为逐渐加重的临床表现。3.其他情况——如缺血仅发生在一侧肢体(或单一脏器)且不伴有其他肢体(或脏器)的血管慢性病变,如:主动脉硬化、糖尿病性血管改变等,则急性动脉栓塞的可能性较大,否则急性动脉血栓形成的可能性更大。
 
    急性动脉栓塞与急性动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治疗方法差异较大,后者多采用溶栓、抗凝等药物治疗方法为主。而前者由于栓子多为非新鲜栓塞或非血栓,因此药物治疗效果欠佳,而多用手术取栓等更为直接的去除栓子的方法。                                                        
 

北京安贞医院血管外科  陈忠

 

版面编辑:杨新象


急性动脉栓塞下肢动脉血栓

分享到: 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贤纳士
声明:国际循环网( www.icirculation.com)对刊载的所有文章、视频、幻灯、音频等资源拥有全部版权。未经本站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5014970号-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7-006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35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50541号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 2004-2024 www.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名称:北京美赞广告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乙12号天辰大厦1座1409 电话:010-51295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