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领域著名专家马长生教授在CIT2010 心律同步分会4月1日议程中做了题为“复杂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及消融治疗最新前沿直击”的讲座,向与会者介绍了当前心律失常治疗领域的最新进展及未来研究方向,本刊特约马长生教授就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心房颤动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前沿信息,撰文总结,以飨读者......
心律失常领域著名专家马长生教授在CIT2010 心律同步分会4月1日议程中做了题为“复杂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及消融治疗最新前沿直击”的讲座,向与会者介绍了当前心律失常治疗领域的最新进展及未来研究方向,本刊特约马长生教授就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心房颤动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前沿信息,撰文总结,以飨读者。
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及消融治疗最新前沿直击
马长生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一. 心房颤动
1. 决奈达隆:抗心律失常药物新的希望? 2008年ANDROMEDA试验因决奈达隆增加不稳定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率而提前终止,去年初公布的ATHENA研究结果显示决奈达隆组死亡和住院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31.9%)低于安慰剂组(39.4%),对ATHENA试验的事后分析发现决奈达隆组卒中风险从1.8%降低到1.2%。Hohnloser研究发现,同安慰剂相比决奈达隆还可明显减少房颤患者因心血管事件住院及总死亡率。2009年7月,决奈达隆获FDA批准,其在欧洲上市申请文件正在接受欧盟药品管理局的审查。决奈达隆的问世给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房颤带来了新的希望。
2. 抗栓治疗:后华法林时代已经到来? ACTIVE-W研究结果表明同华法林相比,联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强化抗血小板治疗不能有效预防栓塞事件;对于不适合或不愿意服用华法林的患者,ACTIVE-A研究进一步比较了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和单用阿司匹林两种抗栓策略,结果发现与单用阿司匹林相比,两药联用可明显降低卒中风险,但大出血风险增加。RELY试验结果显示,同华法林相比,达比加群可显著降低房颤患者栓塞事件的风险,同时不增加大出血风险。值得期待的Rivarocaban、Apicaban等新型抗凝药物的3期临床试验将分别在今年下半年完成,这些临床试验结果将有可能改变目前高危卒中患者的抗凝策略。
PROTECT-AF研究提示左心耳封堵组的有效性不劣于华法林组,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在封堵组略高而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封堵组明显低于华法林组。该研究肯定了左心耳封堵术预防脑卒中的价值,但手术并发症相对较高,目前美国FDA仅批准WATCHMAN封堵器用于临床研究。
3. RecordAF 研究:房颤药物治疗的真实世界 RecordAF研究表明:55%的临床医师倾向于首选节律控制策略;31%的房颤患者在1年内进展为持续性房颤;两组患者心血管临床事件率高达18%,因心脏原因住院率为17%,年死亡率为3%。尽管节律控制组房颤控制率超过室率控制组(60%vs.47%),随访结果却并未显示出更佳的临床疗效,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7%和18%。RecordAF研究反映了目前房颤药物治疗的窘境和真实世界。
4. 房颤导管消融:安全性与疗效进一步明确,远期预后值得期待 Cappato等对全球房颤导管消融第二次调查结果显示,同2005年第一次调查结果相比,成功率明显提高(70%vs.52%);并发症进一步降低(4.5%vs.6%)。然而,目前房颤导管消融临床试验大多随访1年,更远期的预后研究结果并不一致,这一问题需继续关注。在新器械方面,Frontieors消融系统、冷冻球囊、mesh导管等逐渐应用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还需要进一步评价。
二. 室性心律失常
1. J点抬高:SCD新的筛查标志? 早期复极可能与自发性室颤有一定相关性,Haïssaguerre等发现206例自发性室颤幸存者中31.1%存在早期复极,而对照组中仅5%;Rosso等的研究结果与此类似。Haïssaguerre等进一步研究发现维拉帕米、利多卡因/美西律、beta受体阻滞剂对自发性室颤合并下侧壁早期复极均无效;奎尼丁有效,这与一过性外向钾通道过度激活导致早期复极及促心律失常理论是吻合的。遗传变异可能可以解释Haïssaguerre综合征—自发性室颤合并下侧壁导联J点抬高现象。
2. 室性心律失常导管消融:新的突破口?过去几年导管消融所取得的进展大部分集中在房性心律失常(尤其房颤),而室性心律失常的消融可能成为未来新的突破口。Haghjoo等初步研究盐水灌注磁性导管在器质性室速消融中的应用,结果显示磁导航系统指导下的标测及消融安全可行。Marchlinski等研究发现合并右室心肌病或右室发育不良的室速患者,通常右心室基底部增厚,心内膜消融后在心外膜仍存在较大面积的电异常区域,心外膜基质标测及消融可获得较好疗效。Knecht等报道了一项特发性室颤导管消融的多中心研究,结果显示以触发室颤的室性早搏为消融目标可取得较好的长期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