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性房颤的维持机制现在还不是特别清楚,目前有两种学说:一种认为房颤的维持是靠很多个波随机运行,即所谓的多发子波折返;还有一种认为房颤由一些病灶在驱动(或者是转子,或者是局灶)。
刘兴鹏:主任医师。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从事复杂心律失常,特别是房颤和室速的电生理机制和导管消融治疗以及心脏性猝死的相关研究。
《国际循环》:持续性房颤的维持机制是什么?如何实现持续性房颤消融的个体化?
刘兴鹏教授:持续性房颤的维持机制现在还不是特别清楚,目前有两种学说:一种认为房颤的维持是靠很多个波随机运行,即所谓的多发子波折返;还有一种认为房颤由一些病灶在驱动(或者是转子,或者是局灶)。最近的研究表明:一些病史不太长的持续性房颤的维持机制可能是靠转子或者病灶驱动,其中转子大概占70%左右,局灶占30%左右。病史特别长(比如10年)的永久性房颤是否靠转子维持,目前相关研究还非常少,它的机制会非常复杂。
持续性房颤消融的个体化肯定有它的优势,因为不同患者房颤的持续时间是不一样的,其左心房的大小、重构程度,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如果用一种模式、一种方法去对持续性房颤进行消融,肯定是不合适的。但如何进行个体化,针对不同的机制,根据机制的强弱进行个体化消融,现在仍然是一个有待回答的问题。根据文献报道有如下方法:一是根据房颤的消融过程中房颤是否终止,如果房颤终止,就结束手术,如果消融过程中一直存在房颤,可能就需要做比较激进的消融,这是一种粗略的个体化。二是针对机制,我们中心正在尝试在肺静脉隔离之后用伊布利特,使房颤的波变得规律,从而使一些驱动房颤的病灶容易得以显现,然后再针对病灶消融,这样有些患者可能只需要肺静脉隔离,有些患者需要肺静脉隔离后再进行碎裂电位消融,还有一小部分患者可能需要肺静脉隔离、碎裂电位再加上线性消融,这也是一种个体化。 目前,最贴近机制的持续性房颤个体化消融应属转子的消融。CONFIRM试验结果显示,根据在心房中标测到的转子去针对性地消融,消融成功率尤其是单次消融成功率是很高的,这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具有个体化的一种消融策略。因此,持续性房颤消融的个体化归根结底还是房颤维持机制的问题:如果房颤的维持机制确实是驱动,那么个体化消融才有可能,如果房颤的维持机制是多发子波的折返,那么个体化消融就无从谈起,可能只能通过固定术式的线性消融来阻止房颤的复发。
《国际循环》: CARTO3针对持续性房颤术后复发的病例,有什么特别的优势?
刘兴鹏教授:CARTO3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一种三维标测系统,这个系统最大的好处就是它的解剖构型是比较精确的,这也是其针对持续性房颤复发的病例,的第一个优势;第二个,新版的CARTO3能够兼容,进行很多的高密度标测,这些标测的结果能够给复发的机制提供一些帮助。这些解剖定位的准确度再加上高密度的标测,可能有助于它指导复发病例的消融。
《国际循环》: 未来几年里持续性房颤的非药物治疗格局会否出现根本性的改变?
刘兴鹏教授: 目前,持续性房颤的药物治疗除了有一些新型抗凝药出现之外,仍未有专门针对房颤节律的有前景的新型药物出现,所以非药物治疗在未来一些年仍是持续性房颤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地位可能会进一步加强。未来持续性房颤非药物治疗格局会否出现根本性的改变,我个人的理解是有可能的,因为:第一,房颤转子标测消融距离房颤的维持机制可能更近一步,如果这个机制最终可以阐明,可能有相当一部分房颤可以通过相对简单的消融而得到有效的治疗。另外一种情况是,对于永久性房颤患者,消融还是有其限度,此时,非药物治疗方式——左心耳封堵可能会对临床实践产生深远影响。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从远期的随访结果来看,持续性房颤患者进行左心耳封堵治疗与服用华法林相比,随着时间延长,前者的净效益会更加显著。因此,在未来针对房颤节律的转子标测和消融,以及针对血栓栓塞、并发症预防的左心耳封堵等器械性治疗都会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