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循环首页>正文

韩江莉教授专访:STEMI后的CMD——房间里的大象?

作者:国际循环网   日期:2017/4/17 11:32:02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英语谚语“房间里的大象”,意指人们在生活中,对于某些显而易见或者巨大到不能忽视的真相,集体保持沉默的社会现象。

  英语谚语“房间里的大象”,意指人们在生活中,对于某些显而易见或者巨大到不能忽视的真相,集体保持沉默的社会现象。

  除了心外膜冠状动脉(冠脉)之外,冠脉微血管在心肌的血供中也起着重要作用。2013年欧洲心脏病学学会(ESC)指南已将冠脉微血管功能障碍(CMD)与心外膜冠脉狭窄/痉挛共同列为稳定性冠心病心肌缺血的发病机制。然而,相对于心外膜冠脉阻塞的问题,CMD犹如“房间里的大象”,在临床医生中可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忽视。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CMD?对于接受PCI治疗的STEMI患者,CMD是否常见?随着心外膜冠脉血流恢复,冠脉微血管病变能否随之解决?带着这些问题,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韩江莉教授在第十五届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CIT2017)现场接受了专访。

  近年来,对于STEMI患者的救治,特别强调减少Door to Balloon时间。但也有研究发现,近几年在Door to Balloon的时间显著改善情况下,STEMI的院内死亡率并没有实质性改变,您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

  韩江莉教授:对于STEMI患者,强调急诊PCI治疗的Door to Balloon(DTB)时间非常重要,依据目前循证证据,指南推荐DTB时间应在90 min以内以改善患者预后。但是,近年N Engl J Med上有项研究结果显示,把DTB时间从平均83 min进一步缩短到67 min时,STEMI患者的死亡率并没有随之进一步降低。

  这说明,虽然STEMI患者预后与心外膜血管的血流恢复有关,但这并不是全部,还有其他因素参与。也就是说,在心外膜血管的血流恢复情况下,如果想进一步降低死亡率,还需要想其他办法。国外学者更早认识这一问题,发现STEMI患者的预后与心肌水平的灌注有关,而心肌水平的灌注与心外膜冠脉血流和冠脉微血管功能均有关系。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冠脉微循环认识的增加,心肌微循环灌注在改善STEMI患者预后、降低死亡率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关注。

  目前CMD是一个热门话题。对于STEMI患者而言,有研究显示,大冠脉病变和微血管病变对患者的预后贡献是相当的,您怎么看?您的研究中STEMI患者接受primary PCI后CMD的发生率有多少?您觉得目前国内对于CMD的重视程度如何?

  韩江莉教授:就STEMI而言,心外膜冠脉占有重要的位置,但微循环的重要作用亦不容忽视。我们中心在郭丽君教授带领下进行的相关研究中,入组的STEMI患者在成功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后,通过微循环阻力指数(IMR)的检测发现1/3~1/2的患者存在微循环功能障碍,跟国外类似研究数据相似(40%~50%)。而且,在我们入组的患者中,90%都是PCI术后冠脉血流恢复到TIMI 3级水平的,更不用说实际临床中还有做完PCI后出现无复流现象的患者了,如果加上这些患者,微循环功能障碍比例更高。

  虽然CMD发生率高,但目前国内对CMD重视度不够。一个原因是CMD知识的普及不够,尤其是临床一线医生接触这方面知识较少,多数CMD的相关研究也都是在有更高研究能力的心脏中心进行的。另一个原因是很多医院缺乏无创或有创检测CMD的手段,或者是对CMD检测手段不了解、不清楚。要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需要加大CMD知识普及,提高医生对该病的认识,另一方面对不具备检查条件的医院,可以把患者转到有条件进行有创或无创相关检查的医院,必要时可进行IMR的检测。

  我们了解到,STEMI患者接受PCI后出现CMD甚至无复流现象会严重影响患者预后。临床医生关心的是,有没有临床指标能够预测这种现象,便于早期筛查出高危患者给予预防?您在临床实践中是如何甄别高危患者的?

  韩江莉教授:IMR是评价CMD的一个公认有创指标,它反映了冠脉微循环灌注情况,IMR值越高,微循环功能越差。根据我本人的现有研究经验,高龄、女性、心外膜血管TIMI血流分级差都与高IMR即微循环功能障碍相关。心功能Ⅱ级比Ⅰ级的患者IMR要高。另外,CK峰值反映了心肌梗死面积,也与IMR相关。对于传统危险因素来讲,如血糖,一些学者的研究也证实与IMR有关。

  中国学者制定了STEMI直接PCI术后无复流的风险评分系统,由7个因子组成:包括年龄≥55岁;中性粒细胞计数≥8.8×109/L;胸痛至PCI时间≥ 4 h;血栓负荷高(PCI之前血栓评分≥2分);侧枝循环差(≤ 1);Killip分级4级;入院血糖≥12 mmol/L。评分0~13分为正常,≥14分为异常。这个评分系统有助于临床上识别无复流风险高的患者。总的来看,临床最主要关注的是年龄、性别、胸痛至PCI时间以及心外膜血流情况、血栓负荷等。

  在您的研究中,IMR的诊断切点是多少?IMR升高与无复流/慢血流现象有相关性吗?

  韩江莉教授:我们研究中采用的IMR界值在STEMI患者是30 U,国外研究大多在27~40 U。一般人群研究中通常认为IMR超过30 U为有CMD,低于25 U为正常,25~30 U为灰区。国外研究中已经证实,IMR升高与冠脉无复流/慢血流现象有关,但是我们的研究总体例数还少,而且没有纳入无复流病例,仅有的几例慢血流病例中IMR是显著升高的。

  除了IMR之外,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能够评估冠脉微血管功能,比如TIMI血流帧数计数(TFC)、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心肌显影密度分级(MBG),您对这些相对简单易行的方法如何评价和推荐?

  韩江莉教授:虽然IMR是诊断CMD的公认有创指标,但这个技术需要一定的介入经验,另外在造影平台基础上需要有更进一步的血管功能检测平台,所以很难在所有医院普及。但实际上,能做冠状动脉血流储备(FFR)检测的医院都能做IMR,这样的医院有很多,但是很多医院还没有开展这项检查。

  在我们的研究中,采用IMR是为了拿到更多的可靠证据,更了解疾病状态。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不认为一定要检测IMR来评价患者的冠脉微循环功能。如果有造影的条件,多为二级以上的医院,即可以采用TFC、TMPG、MBG等指标,也能很好地评价冠脉微循环情况。

  介入医生应当了解这些指标,对日常工作中择期或急诊PCI时评估患者真正的心肌灌注情况有帮助。最简单的是可以做TIMI血流分级和MBG,可以在直视下看造影剂的排空情况和心肌显影的排空情况,如果3个心动周期以上仍没有排空,就要考虑是有问题的。

  更准确的是做TFC或TMPG。在有PCI的条件下,我建议大家做TFC或TMPG。在没有PCI的条件下,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微循环功能是很难的,只能从临床情况做简单判断。对于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以考虑做腺苷负荷超声或超声心肌造影等无创评价手段。

  有些心血管医生认为对于STEMI患者,成功的PCI解决了心外膜大冠脉问题,血流恢复的情况下,冠脉微血管病变也就随之解决了;也有些研究发现,即使在大冠脉血流恢复的情况下,仍有50%的冠脉微血管病变是不可逆转的,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韩江莉教授:根据我自己的研究,虽然90%的STEMI患者在PCI术后达到了TIMI 3级以上血流,但在这些患者中仍然有1/3以上的患者合并有CMD,所以大血管开通并不意味着微血管的问题也解决了。冠脉微循环阻塞发生于再灌注之后,开通血管后血流因微循环阻塞仍无法到达患部心肌。也就是说,虽然血管再通了,但微循环阻塞时心肌仍得不到有效灌注。因此,开通心外膜血管固然重要,但对于开通血管后继发微循环阻塞的患者来说这还不够。

  目前对于STEMI相关的冠脉微血管病变,您所在的中心在PCI围术期是如何干预以尽量改善冠脉微循环的?

  韩江莉教授:STEMI患者做PCI时改善冠脉微循环灌注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个方面是从技术角度保证更好地开通血管,即采取PCI辅助技术,血栓负荷过多的要做血栓抽吸,或给予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等,以减少血栓负荷过重以及血栓脱落到远端所造成的微循环栓塞的问题。

  第二个方面是在合适的患者做缺血后适应,球囊扩张30 s,之后短暂再灌注,之后球囊再扩张30 s,进行3个循环。打个比方,这就像是门堵了,慢慢的开门、关门,慢慢的让心肌接受再灌注。有研究发现,缺血后适应能够改善再灌注损伤、改善心外膜血流、减少无复流现象,我们目前在有些病例中应用此方法。

  第三个方面是急性期药物。以前使用的药物是硝普钠或硝酸甘油,但硝酸甘油的效果不好。相对来讲,硝普钠效果好一点。硝普钠50~100 μg冠脉内多次给药可以使无复流现象恢复。但这只是在血流方面,在微循环方面,有些研究认为硝普钠和预后关系不大。另一个药物是尼可地尔,比硝普钠效果更好,研究更多,在临床上也更加推荐。

  您刚才提到了尼可地尔,您对于尼可地尔治疗冠脉微血管病变有什么印象?可以介绍一下您所在中心目前或将要进行的关于“尼可地尔干预CMD”的研究吗?

  韩江莉教授:尼可地尔是我们中心在药物干预CMD方面常用的药物,它通过开放血管平滑肌的KATP通道,舒张血管平滑肌,从而扩张不同直径的冠脉,尤其是微小冠脉。对于正常冠脉和狭窄冠脉都能显著增加血流,且同时不发生冠脉窃血现象。尼可地尔不仅对STEMI患者急性期有作用,荟萃分析也证实能够改善患者长期的预后。这方面国外研究比较多,国内的研究相对少一些,下一步我们想在国内做一些更深入的研究。

  另外,国外有一些专家的用法是在急性期采用尼可地尔静脉给药,随后再用口服药维持一段时间。有研究证实这种用法可以改善急性心肌梗死的预后,包括降低无复流的发生率,改善超声下的射血分数值。国内也有一些医院在做这方面的研究,但研究还比较少。在接下来的试验中,我们希望能进一步观察静脉或口服高负荷剂量的尼可地尔在STEMI患者急性期的作用。

  专访小结

  冠脉微血管病变是造成心肌缺血的重要原因。即使在PCI使大冠脉血流恢复的情况下,仍然有50%的STEMI患者冠脉微血管病变是不可逆转的,因此应充分重视冠脉微血管病变的问题。药物治疗是改善冠脉微血管病变的重要手段。尼可地尔有效扩张不同直径的冠脉,尤其是微小冠脉,术前应用尼可地尔有助于减少PCI术后慢血流现象。期待韩教授所在中心对于尼可地尔的下一步临床研究和探讨,为冠脉微循环功能障碍提供更多的临床数据。

版面编辑:洪山  责任编辑:任琳琳


韩江莉冠状动脉

分享到: 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贤纳士
声明:国际循环网( www.icirculation.com)对刊载的所有文章、视频、幻灯、音频等资源拥有全部版权。未经本站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5014970号-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7-006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35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50541号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 2004-2025 www.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名称:北京美赞广告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乙12号天辰大厦1座1409 电话:010-51295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