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届心脏影像及心脏干预大会(CICI2018)的结构性心脏病论坛上,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苏晞教授就左心耳封堵治疗问题发表演讲,分析左心耳封堵治疗中器械选择中应注意的问题。
编者按:第十五届心脏影像及心脏干预大会(CICI2018)的结构性心脏病论坛上,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苏晞教授就左心耳封堵治疗问题发表演讲,分析左心耳封堵治疗中器械选择中应注意的问题。《国际循环》对演讲内容进行整理,以飨读者。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 苏晞教授
左心耳封堵治疗策略总则
总体而言,大部分器械能完成95%以上的左心耳封堵手术,个别疑难病例可能存在器械选择问题。
如果要成功完成左心耳封堵手术,临床医生应谨记的非常重要的原则是选择熟悉的封堵器械,这对于临床效果会有很大帮助。
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左心耳的形态结构选择封堵策略和相应器械。80%左心耳是多叶型(具有2个及2个以上的叶),其结构类型和对封堵策略的影响主要有,左心耳的开口形态和直径决定封堵器、房耳开口位置决定穿刺点、房耳体部位置和方形决定同轴性、工作轴向与左心耳同轴性决定手术成功率。因此,左心耳封堵术一定是个体化医疗模式,而非统一治疗模式。
封堵器的种类与结构特征
按照形态特点,可将封堵器分为一体化左心耳封堵器和分体式左心耳封堵器。临床医生在选择封堵器类型时,应对封堵器的形态结构及功能特点具有充分认识。封堵器的稳定性取决于径向支撑力和锚的主动固定。
术前测量左心耳的相关数据对于封堵器的选择尤为重要,应采用超声、造影或两种技术结合测量左心耳开口数值、器械锚定区数据等。青年医生在进行测量时,建议在超声或造影指导测量左心耳相关数据,有助于对房耳的结构和形态作出判断,选择合适的封堵器并制定手术方案。
目前,临床存在的问题是,超声科医生对房耳的结构和角度选择不够完善。左心耳开口形状及位置等都会影响最终封堵效果,不同测量结果会影响封堵手术方案的制定和结果,应加强介入术者与超声科医生的沟通,进一步提高超声科医生的工作能力和配合程度,而不是轻易放弃超声,只选择造影。
左心耳结构与封堵器的选择
左心耳封堵术是预防卒中的重要措施,应尽量减少并发症。近期针对中国临床的统计学研究结果显示,包括器械脱落、心包填塞在内的并发症仍时有发生。对于临床医生而言,如何做好左心耳封堵术仍值得关注。
首先,术者应当充分认识左心耳的结构特征,知道哪些结构的左心耳在术中容易出现操作困难。例如,部分持续性心房颤动的患者,左心耳较大,两种类型的封堵器均无法完成封堵;左心耳较小的患者,即“小耳朵”,封堵器械易导致张力过高;对于粗短浅类型的左心耳,会出现封堵器大小合适但房耳深度不够,或房耳深度合适但封堵器尺寸过小的情况;低位左心耳的患者,易出现鞘无法保证与左心耳同轴的情况。
其次,封堵器与房耳的同轴性也是影响左心耳封堵术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关系到封堵器的稳定性和封堵效果。术者可利用鞘管造影,多角度投射,充分显示左心耳结构。为保证同轴性,术者应利用穿刺点、鞘管选择和操作,尽量保持鞘管与房耳同轴。
此外,封堵器植入深度、穿刺点的选择等也会对封堵效果和封堵器的稳定性产生影响,需要引起术者充分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