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CC 2019大会结构性心脏病论坛&心脏影像学论坛邀请到领域内知名专家学者作精彩的专题报告,从结构性心脏病学、心脏影像学两个部分详细论述了该领域最新研究和学术进展,成功地为广大医生同仁搭建了一个多专业互动交流、答疑解惑、知识共享、学习提高的学术平台,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结构性心脏病学、心脏影像学的深入发展。
编者按:CTCC 2019大会结构性心脏病论坛&心脏影像学论坛邀请到领域内知名专家学者作精彩的专题报告,从结构性心脏病学、心脏影像学两个部分详细论述了该领域最新研究和学术进展,成功地为广大医生同仁搭建了一个多专业互动交流、答疑解惑、知识共享、学习提高的学术平台,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结构性心脏病学、心脏影像学的深入发展。
伴随着新技术的涌现和新器械的研制,结构性心脏病治疗获得长足进步,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已成为心脏病学的研究热点。心脏影像学领域也取得一定的进展,业已成为心脏科医生提高诊断率的重要手段。
赵世华:基于PCI无创性影像学技术的临床应用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赵世华教授指出,影像诊断是引领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在PCI治疗中区分解剖性和功能性狭窄非常重要,研究显示无重要血流动力学意义的冠状动脉狭窄的非支架治疗远期疗效好。心肌缺血的无创性评估主要分为冠状动脉生理狭窄评估和心肌灌注缺损评估。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是当前最有效的评估心肌缺血的方法,然而其辐射剂量大,敏感性以及特异性有待提高。中低危患者首选冠状动脉CTA,其阴性预测值高,阳性预测值低。关于如何评估心肌梗死患者的PCI受益这个问题,通过心肌代谢显像评估存活心肌有利于判断患者预后。研究显示,在一个经验丰富的医学中心,严格依照PET显像结果,有显著存活心肌的患者从血运重建中获益。18F-FDG-PET是判断存活心肌的金标准。在心肌活力的评估方面,PET和CMR优势互补。冠心病心肌梗死是从心内膜向心外膜逐渐发展的,PET能够识别未发生梗死的心外膜下心肌:正常心肌、顿抑心肌、冬眠心肌;LGE-CMR可识别梗死或纤维化心肌。CMR新技术能够识别心肌内微血管阻塞与心肌内出血。
李大元:低流量低梯度主动脉瓣狭窄的诊断和治疗挑战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李大元教授分享了低流量低梯度主动脉瓣狭窄的诊断和治疗挑战。低流量、低梯度主动脉瓣狭窄(LFLG-AS)是指MPG<40 mm Hg,每搏输出量指数≤35 ml/m2的主动脉瓣狭窄。低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可能有助于鉴别真性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和假性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如果瓣膜面积有所增加并且最终的瓣膜面积大于1.0 cm2,表明狭窄不严重。每搏量从基线升高幅度>20%提示存在收缩功能储备。主动脉瓣峰值速度≥4.0 m/s或平均压差≥30~40 mm Hg,提示在某种血流量时瓣口面积不超过1.0 cm2。CT可量化主动脉瓣钙化的程度,可用来补充超声心动图对狭窄严重程度的判定。大多数有症状的LFLG-AS能获益于主动脉瓣置换术(AVR),指南对低LVEF的LF-LG AS患者进行AVR手术行Ⅱb级推荐。此外,还存在一类正常LVEF的 LF-LG AS患者,其可能存在内在的心肌功能障碍或系列阻塞。研究显示,阻塞导致低血流患者的总体生存率较正常血流者降低,AVR±CABG可改善其生存率。指南对LVEF≥50%的LF-LG AS患者行AVR行Ⅱa级推荐。最后李教授总结,在AS患者中,尽管mpg相对较低(< 40 mm Hg),超声心动图显示AVA存在严重降低(<1.0 cm2)的患者并不少见,应对这些进行额外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例如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CT钙化评分等个体化检查,通过心脏科团队共同制定治疗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