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第92届美国心脏协会科学年会(AHA 2019)已于美国费城正式召开。此次年会为期3天,吸引100多个国家众多专家学者参加。来自布列根和女子医院的Christine M Albert教授做客大会主题报告单元,围绕高危人群心房颤动预防中患者的自控因素发表演讲,阐述生活方式干预和危险因素控制的重要意义。
布列根和女子医院 Christine M Albert教授
Andrade J等于2014年发表于Circulation Research的荟萃分析结果显示,随年龄增长,35岁以后,心房颤动风险逐步增加,50岁之后心房颤动风险呈现陡增趋势。
这种心房颤动风险与年龄的关系也可从基因的角度加以解释。纵观个体的临床心房颤动发展历程,基因层面的危险因素在整个生命过程中都发挥着作用,并且通常是多基因共同作用,每个危险因素均与年龄呈现正相关(图1)。
图1. 心房颤动复合基因风险与年龄相关性
心房颤动危险因素
2013年,Perez MV等于Heart杂志发表的研究显示,影响心房颤动风险的危险因素众多,明确的已知因素主要包括血压、超重、适量运动、适度饮酒、戒烟、糖尿病和睡眠呼吸障碍等。其中,高血压的占比最高为28%,之后依次为超重(12%)、吸烟(6%)、糖尿病(3%)等。具有上述危险因素的人群,如有效控制相关危险因素,能将心房颤动风险有效降低50%~60%。
收缩压
2009年,Albert CM等于Circulation杂志发表了一项针对较健康女性群体的收缩压与心房颤动风险的研究。研究针对受试者的基线收缩压情况将其分为<120 mm Hg组、120~129 mm Hg组(9448例)、130~139 mm Hg组(6952例)、140~159 mm Hg组(5304例)和≥160 mm Hg组(444例)。研究结果显示,收缩压≥120 mm Hg时,心房颤动风险随收缩压增加而显著上升。其中,当收缩压≥160 mm Hg时,人群的心房颤动风险猛增,是140~159 mm Hg组的接近2倍。
体重
2017年,Chatterjee等于Circulation杂志发表了一项荟萃分析,共纳入7项前瞻性队列研究,观察性分析显示BMI上升与心房颤动风险增加呈显著增加趋势(图2)。
有氧运动
2016年,Malmo等于Circulation杂志发表一项随机试验,旨在分析有氧运动对心房颤动的影响。试验纳入51例非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大部分需消除术治疗),将其分为训练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干预的方式是每周有氧运动3次,包括10 min热身运动(达到60%~70%PMR)、4 min有氧运动(85%~95%)PHR+3 min恢复运动(60%~70%PMR)共4次和5 min放松,对照组按照平时运动习惯自行安排。使用置入式事件记录仪记录心房颤动负担(心房颤动发作次数),比较基线和随访第20周时受试者的心房颤动负担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与基线相比,随访第20周时干预组的心房颤动发作次数平均减少3.3±7.2次,对照组的心房颤动发作次数平均增加4.2±11.8次。
2009年,Abdulla J和NIELSEN JR于Europace杂志发表的荟萃分析,针对运动员和常人之间心房颤动风险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所有研究中运动员的心房颤动风险均显著低于常人。
饮酒
经常饮酒会直接导致左主干基质变化并对其他心房颤动危险因素产生影响,包括高血压、睡眠呼吸障碍综合征和左心室功能紊乱等。
小结
尽管部分心房颤动危险因素很难得到有效控制,但我们可以控制的危险因素仍有许多。如有效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将会有效改善心房颤动风险、降低心房颤动负担、提升消融术响应并最终对发病率带来积极影响。因此,对风险因素的控制应作为心房颤动患者或高危人群的一线和/或辅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