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一项基于人群研究的系统回顾估计,2010年全世界有3350万人患有房颤,但这些数据因人群特征和研究设计而异。
既往研究表明,中国成人(年龄>35岁)的年龄标准化房颤患病率较低,仅为0.6-2.3%。随着快速老龄化、城镇化以及生活方式改变,我国房颤的患病率、知晓率以及预防和治疗等情况也在发生改变。
为进一步明确国内房颤的最新流行病学情况,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马长生教授团队联合全国8个省市专家团队,开展了一项中国人群房颤患病率、知晓率及治疗现状的调查研究。该研究成果于近日发表于《心脏》(Heart)杂志。
我国约有790万房颤患者
该研究于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期间,从我国吉林、新疆、北京、河南、江西、浙江、广东和云南(覆盖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华中、华南和西南等七个地理区域)选取了39个社区/乡村进行调查(图1)。
图1. 该研究的人群地理分布
共有47841人(≥45岁)完成调查,并发现932名房颤患者,包括598名(64.2%)有房颤病史的患者,334名(35.8%)新诊断的房颤患者,校正后的房颤患病率为1.8%(95%CI:1.7%~1.9%)。由此估计,我国约有790万房颤患者(95%CI:740万~840万)。
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
进一步分析显示,不同人群的房颤患病率存在显著差异。
首先,年龄和性别差异明显。随着年龄增长,房颤患病率逐渐增加(P<0.0001),且男性的房颤患病率高于女性(1.9% vs 1.7%)。在45~54岁、55~64岁、65~74岁、≥75岁人群中男性和女性的房颤患病率分别为0.8%和0.6%、1.6%和1.4%、3.4%和2.4%、5.4%和4.9%(图2)。
图2. 不同年龄段男性、女性的房颤患病率
其次,地区差异明显。城市地区的患病率高于农村地区(2.1% vs 1.4%),北方地区的房颤患病率是西南地区的两倍多(2.4% vs 0.9%)(图3)。
图3. 城市和乡村地区男性、女性的房颤患病率
多变量分析显示,高龄(相较于45-54岁人群,55-64岁、65-74岁、≥75岁人群OR分别为2.07、4.01、6.95)、男性(OR=1.19)、城市居民(OR=1.57)、合并高血压(OR=1.25)、冠心病(OR=2.60)、卒中或TIA(OR=1.50)、久坐的生活方式(OR=1.4)以及肥胖(BMI 25-29.9、≥30人群OR分别为1.23、1.80)与更高的房颤患病率相关(表1)。
表1. 房颤患病率的相关因素
农村的房颤知晓率仅为35.3%
在932例诊断为房颤的患者中,334例(35.8%)不知道房颤的存在,仅在研究中通过检查心电图发现房颤。房颤知晓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P=0.0007),且男性低于女性(58.5% vs 68.8%;P=0.0011),农村低于城市(35.3% vs 78.3%;P<0.0001)(图4)。
图4. 不同年龄、性别、地区的房颤知晓率
多变量分析显示,不知晓房颤的独立预测因素为年龄≥75岁(OR=0.50)、男性(OR=0.63)、农村居民(OR=4.46)、低教育水平(小学以下OR=0.52)和无稳定职业(OR=0.32),但房颤意识与既往卒中病史(OR=2.09)相关(表2)。
表2. 房颤知晓的相关因素
在932例房颤患者中,442例(47.4%)提供了进一步的医疗信息,其中包括5.9%(13/220)的男性和10.4%(23/222)的女性患者合并风湿性心脏病。896例成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有532例CHA2DS2-VASc评分较高(男性≥2,女性≥3),其中仅有32例(6.0%)接受抗凝治疗。
总 结
这项大型全国性调查显示,中国成人(年龄≥45岁)房颤患病率为1.8%,较既往报道高出两倍多。中国人口结构和生活方式正在发生巨大变化,这项研究显示我国的房颤知晓率和治疗不足,需引起人们对卫生政策和实践的关注。中国迫切需要制定以预防、诊断、认识和治疗房颤为重点的国家战略。
参考文献:
Du X, Guo L, Xia S, et al. Atrial fibrillation prevalence, awareness and management in a nationwide survey of adults in China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2021 Jan 28]. Heart. 2021;heartjnl-2020-317915. doi:10.1136/heartjnl-2020-317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