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1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年会Hot line公布了多项重磅研究,本刊特邀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董颖雪教授解读,与您一同深入学习。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I)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心房颤动患者TAVI术后抗凝治疗如何选择?继续延续华法林?如同机械瓣瓣膜置换患者那样?可是,细思这两类人群似乎又有本质区别。选择尝试新型抗凝药?证据在哪里?是否安全?ESC年会上最新公布的ENVISAGE-TAVI AF研究结果试图回答这个问题。
ENVISAGE-TAVI AF研究是一项全球、前瞻性、随机、开放标签、盲法研究,心房颤动患者TAVI治疗后5天内随机分为艾多沙班治疗组(伴或不伴抗血小板治疗)或华法林治疗组(伴或不伴抗血小板治疗)。主要终点为全因死亡、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体循环栓塞、瓣膜血栓形成及大出血等不良事件组成的复合临床终点,安全性终点事件为大出血。
纳入全球来自173个中心的1426名患者,平均年龄82.1岁,47.5%为女性。几乎所有患者在TAVR术前都有房颤。随访548天,主要终点事件方面艾多沙班与华法林相比无统计学差异(17.3/100人年 vs 16.5/100人年,HR 1.05,P=0.014)。安全性终点方面,分别为9.7/100人年和7.0/100人年(HR 1.40;95%CI 1.03~1.91)。艾多沙班组与华法林组缺血性卒中发生率分别为2.1/100人年和2.8/100人年(HR 0.75, 95% CI 0.43–1.30),两组之间的差异主要是由于使用艾多沙班后发生更多的胃肠道出血事件。全因死亡发生率分别为7.8/100人年和9.1/100人年(HR 0.86,95%CI 0.64-1.50)。(表1)
表1 疗效和安全性终点(ITT人群)
自TAVI问世以来,此类人群的抗凝话题一直争论不休。ENVISAGE-TAVI AF研究是继GALILEO、 ATLANTIS和POPular TAVI之后又一项评估直接口服抗凝剂用于TAVI术后抗凝的研究。在这里有必要阐明一下,此类人群的房颤抗栓管理是否需要抗血小板药物的联用,POPular研究解答了这个问题。POPular-TAVI研究是一项小规模研究,结果发现联合口服抗凝药和抗血小板药(氯吡格雷)临床结局不理想,具体研究结果尚未发布。
ENVISAGE-TAVI AF研究结果同期发布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上,研究首次证实了在TAVI治疗后艾多沙班预防卒中和其他血栓栓塞事件不劣于VKA,尽管出血风险未达到非劣效结果。该研究的结论奠定了新型口服抗凝药应用于TAVI术后房颤患者的治疗地位,为指南的规范化制定提供了重要证据。
图片
专家简介
董颖雪教授
博士研究生导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律失常二科主任,内科教研室副主任。
现任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女性健康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委员会起搏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委员会女医师联盟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分会新媒体工作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委员会心力衰竭器械治疗工作委员会委员。卫生部心脏介入治疗培训基地导师。中国房颤中心联盟委员会委员。
入选辽宁省高校优秀人才计划、大连医科大学英才计划。多种医学期刊的审稿人,主持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多项,论文发表在Circulation(heart failure)、JACC等顶级国际心血管杂志上。先后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多项。
曾于2009-2010年在美国著名的Mayo医学中心专门研修心脏起搏与心脏电生理。
主要工作方向为心律失常,尤其擅长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心脏起博治疗、心衰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恶性快速心律失常及心脏性猝死预防的相关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