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院医院 王怀根 马爱群
编者按: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ESC 2023)上,Jesus Alvarez Garcia教授在ESC 2023-LBS11专场公布了ReDS-SAFE HF研究,结果显示,针对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的ReDS指导策略降低了30天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
1、研究背景
容量超负荷,尤其是肺淤血,是导致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HF)患者再入院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acute decompensated heart failure, ADHF)是 65岁以上成人入院最常见的原因,在出院时的残余充血状态是导致HF患者再入院的主要原因之一[1]。
HF患者容量状态的评估方法包括物理检测、症状评估、X线、BNP水平等。既往已经发现,侵入性的血流动力学测量方法可以减少HF患者的再入院率。
无创肺水测量仪ReDS(remote dielectric sensing)技术使用波阻抗法测量组织介电性能,发射小功率电磁信号穿过胸腔和肺部,可以通过非侵入性方法准确测量肺部液体浓度的变化。其正常值范围为20-35%。前期的研究发现其在HF患者中的测量结果与胸部CT和肺动脉楔压结果具有很好的相关性。且先前的非随机对照研究表明,通过ReDS指导HF患者管理可能有助于减少HF患者的再入院率[2]。
2、研究设计
ReDS-SAFE HF研究是一项多中心、单盲随机临床试验,旨在评估通过ReDS测量能否更好的帮助确定ADHF患者合适的出院时间并改善患者的短期预后。研究招募因ADHF接受住院治疗的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a)标准治疗组,根据当前临床实践制定出院计划;b)ReDS指导组,根据ReDS设备提供的特定目标值与当前临床实践相结合制定出院计划。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都将接受ReDS检测,但标准治疗组的医生不知道患者的ReDS检测结果[3](图1)。
图1. 研究设计
主要结局指标:出院后1月内出现因HF恶化而导致的非计划就诊、因HF住院、死亡的复合结局。
次要结局指标:包括主要结局指标中的各个组成部分、住院时间、生活质量、BNP水平的变化、NYHA分级和全身充血体征在7天内的变化,以及作为症状性低血压、电解质紊乱或肾功能恶化的安全事件。
3、研究结果
最终共有100名ADHF患者完成了研究(两组各50例)。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年龄、性别、种族、左心室射血分数以及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合并症、Charlson指数)无统计学差异。
两组患者入院时的血压、心率、心力衰竭状态、ReDS测量值以及血红蛋白、血钠、肌酐、BNP均无统计学差异。但在出院时,ReDS指导组ReDS值的下降程度(-5 vs. -2,P=0.011)和百分比(-15 vs. -6,P=0.014)都明显高于标准治疗组。其余指标在两组无统计学差异(表1)。此外,两组患者出院时的药物治疗也无统计学差异。
表1. 两组患者出院时数据
两组各有40名患者完成了出院后7天的随访。数据显示,ReDS指导组水肿评分>2 分的患者更少(4 vs. 10,P=0.023)。ReDS指导组和标准治疗组分别有10名患者和17名患者NYHA Ⅲ-Ⅳ级(P=0.069)。其余指标(收缩压、心率、体重减少值、血肌酐、BNP)均无统计学差异。
在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方面,ReDS指导组显著低于标准治疗组(2% vs. 20%,P=0.008)(图2)。其中ReDS指导组有1人因心力衰竭再入院(2%),无人;。标准治疗组有9人因心力衰竭再入院(18%),2 人死亡(4%)(表2)。
图2. 两组主要终点事件生存曲线
表2. 主要和次要终点
次要终点方面,除了ReDS指导组出院后7天水肿评分>2分的患者更少(4 vs. 10,P=0.023)外,其余终点事件在两组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住院时长:8天 vs. 6天,P=0.203;与入院时相比BNP的下降百分比:-62% vs. -46%,P=0.098;肾功能恶化:5 vs. 2,P=0.436;7天NYHA Ⅲ-Ⅳ级百分比:10% vs. 17%,P=0.069;7 天KCCQ评分改善值:+31 vs. +13%,P=0.126)。
4、总结
该研究初步证实通过ReDS检测来指导ADHF患者的容量管理和出院时间可明显降低患者出院后30天的心衰再入院率。这一检测方法简便易行、可重复多次测量、准确率较高,对于HF患者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同样发现,通过ReDS检测指导治疗可改善患者的充血状况,出院后7天的BNP水平也有下降趋势,这对于HF患者的短期以及长期预后都有重要价值。
该研究为单中心研究,样本量较小,研究结果的解释和推广需要谨慎,未来需要大规模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来进一步验证。此外,该研究仅随访了30天,需要进一步延长随访时间观察远期预后。
参考文献:
[1] BENJAMIN E J, MUNTNER P, ALONSO A, et al. Heart Disease and Stroke Statistics-2019 Update: A Repor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J/OL]. Circulation, 2019, 139(10): e56-e528. DOI:10.1161/CIR.0000000000000659.
[2] SATTAR Y, ZGHOUZI M, SULEIMAN A R M, et al. Efficacy of remote dielectric sensing (ReDS) in the prevention of heart failure rehospitalizations: a meta-analysis[J/OL]. Journal of Community Hospital Internal Medicine Perspectives, 11(5): 646-652. DOI:10.1080/20009666.2021.1955451.
[3] ALVAREZ-GARCIA J, LALA A, ULLMAN J, et al. Remote Dielectric Sensing (ReDS) for a Safe Discharge in Patients with Acutely Decompensated Heart Failure: Rationale and Design of the ReDS-SAFE HF Study[J/OL]. The Journal of Heart and Lung Transplantation, 2020, 39(4): S240. DOI:10.1016/j.healun.2020.01.912.
专家简介
马爱群教授
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一级主任医师,教育部骨干教师,陕西省“35”人才,陕西省卫生厅“215”人才。现任陕西省分子心脏病学重点实验室主任,陕西省心血管疾病质量控制中心主任,陕西省全科医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副主编,《中华心力衰竭和心肌病杂志》副总编辑及《心血管疾病临床质量控制》主编。
曾任西安交通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医院协会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预防保健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副主任委员、中国分子心脏病协会第一副理事长、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第七届委员会常务委员(心力衰竭专业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院协会第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陕西心血管内科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内科学会常务委员及陕西内科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陕西身心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等。
主要研究方向:心力衰竭、心血管离子通道病及心血管疾病精准医学研究。
先后主持科技部科技惠民计划1项、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3项)、卫生部科研基金4项、教育部项目3项及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4项,指导在读博士研究生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6项,是国家重大项目“973”医学类专家组成员,负责其中一项子课题研究,并以主要成员参加“九五”攻关、“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及国家、省部级研究课题10项;共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收录130多篇(H因子为24);主编专著9部,主编国家临床(助理)医师执业资格考试系列丛书6部,主译专著1部,参编专著5部;先后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1项及其他厅级科技成果奖4项;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2项;先后指导毕业博士研究生65名,硕士研究生7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