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第18届亚太高血压学术会议(APCH 2023)重磅发布了《高血压患者高质量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建议》,这是全球首部针对现在血压管理中问题的专家建议,对如何做好高质量血压管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刊特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孙宁玲教授就建议要点,以及中国高血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深入探讨。
《国际循环》:此次会议发布了《高血压患者高质量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建议》,请分享一下有哪些重要要点?
孙宁玲教授:这是全球第一部针对现在血压管理中的问题编写的专家建议,血压需要更精细化的管理,在精细化血压管理中要注意高血压的分级、分期和分型问题。既往很多人只关注血压分级,并未注意血压的分型,例如:继发性高血压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分型。在血压形态方面,有的夜间、清晨高血压高,也有的白天血压高,因此不能只泛泛地说降压,而应当依据不同的分级和分型精准合理的使用降压药物。
血压分期实际上指的是高血压有无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或临床疾病,在管理血压时,不仅需要进行血压控制,还要考虑危险因素的控制,包括血糖、血脂、左室肥厚 、蛋白尿,高质量血压管理中这几方面都要关注。分级是血压的水平高低,分型是原发性、继发性,以及不同的血压形态。
在高质量血压管理中最关键的一点是对血压形态进行了区分,因为血压有白天高、夜间高、清晨高,也有晚睡前高,它的形态非常多,仅仅用诊室血压看不到。强调诊室外血压监测的重要性,包括家庭血压测量、动态血压测量,把这些重要的问题放在一起管理称为高质量血压管理,所以提出高质量血压管理旨在让大家更全方位的重视血压管理中各个方面的重要问题。此外,还特别提出了互联网智能化、人工智能在血压管理中的重要性,这在国际共识中少见,因此,这一专家建议具有创新性。
《国际循环》:如何在这一新“专家建议”的指导下做好高血压的高质量管理?
孙宁玲教授:首先,这部专家建议发表后,大家要认真学习并深刻理解,要明白什么是高质量管理的内涵,包括哪几方面等,即知识普及是第一步。第二,认知后要去执行才能带来变化,基于“健康中国2030”战略,需要大家在认知的基础上行动起来,要把它作为自己管理血压的手段。要推动这一文件的实施需要培训,不仅要在等级医院培训这个概念,还要深入到基层培训,我们可以通过高血压达标中心、高血压联盟,也可以通过中国医促会高血压分会等多个学术组织推动医生血压管理认识的提高,让更多的医生能知晓这件事情,然后付之于行动。
《国际循环》:目前,中国在高血压的管理中还有哪些需要完善的地方?
孙宁玲教授:高血压的管理还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动态血压测量在基层还不能完全覆盖,或即使有动态血压测量但不会识别,因此在基层普及动态血压,可以通过上级医院通过互联网的方式给出报告,让基层医生懂得如何跟患者解释是一重要问题。动态血压监测弥补了白大衣高血压、隐匿性高血压的问题,进而可以了解哪些人需要治疗,哪些人需要改善生活方式,哪些人不需要关注。
第二,在基层还应推动家庭血压测量的规范化,很多人家里都有血压计,但测得不规范,不能确定血压是高还是低,所以要推动家庭血压测量的规范化也是需要重视的问题。这部建议强调了规范血压测量的方法,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学习,例如医生的报告会或操作演示等,让他们真正认识到这个问题。
第三,继续普及互联网的概念,让基层能用互联网的手段管理患者,而非简单的面对面。可以让更多的基层学习“面对面+互联网”的方式,把可穿戴设备跟医院进行链接。卫健委发出新要求,希望上级医院和基层医院能互通互联,但现在还缺乏系统链接,大医院都有自己的his系统,但不能跟基层联网,在分级诊疗中不知道基层的管理程度,而从基层到大医院之后也看不到是如何处理的。而如果有了信息互通互联,就可以直接看到对方的处理方案,进而能同质性的按照同一方案保持一致性。因此,同质性管理今后仍需要完善。相信,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以及相关平台建立的基础上,2024年或今后几年一定会有突飞猛进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