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心房环状加线性消融术后房颤发作数量和持续时间的时间反应曲线和定量分析:触发的终止或基质的修复:早期还是延迟治疗?
Time courses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atrial fibrillation episode number and duration after circular plus linear left atrial lesions: trigger elimination or substrate modification: early or delayed cure?
作者:国际循环网 日期:2004/10/11 0:00:00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目的:我们为了分析左心房环状加线性消融术前后心房颤动(AF)发作的时间反应曲线,以及连续记录7天心电图(ECGs)后AF完全消失的比例。
背景:AF的治疗措施是针对AF的病理生理基础(如AF的触发和/或AF的维持)。二者病理生理学的复杂性不会导致“全或无”的反应,但可能会修饰AF发作的数量和持续的时间。
方法:具有显著症状的AF患者中,在左肺静脉和右肺静脉周围、两个环之间进行环状加线性消融治疗,从左环到二尖瓣环之间使用电解剖标测系统。导管消融术前后连续使用7天ECGs进行心律的随访。
结果:在100例突发性(n=80)和持续性AF(n=20)患者中,AF的相对持续时间显著降低(消融前为35±37%,消融后即刻为26±41%,12月以后降低到10±22%)。突发性AF患者的AF逐步消失,12个月以后使用24小时ECG或7天ECG AF消失率分别为88%或74%。在环状消融中有<20%的患者进行了完全肺静脉分离。
结论:在左心房环状加线性消融治疗的AF患者中得到的研究结果表明,基质的修复是主要的根本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它并不是一种及时的治疗方式,而是延迟的治疗。
J Am Coll Cardiol. 2004 Aug 18;44(4):869-77.
版面编辑:国际循环
相关搜索
左心房环状加线性消融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