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理论上来讲,颈动脉的易损斑块和冠状动脉的易损斑块的组成相似,检测的血中的生化标志物也大致相同。检测冠状动脉的易损斑块的生化标志物比较多,研究也比较多......
1.从理论上来讲,颈动脉的易损斑块和冠状动脉的易损斑块的组成相似,检测的血中的生化标志物也大致相同。检测冠状动脉的易损斑块的生化标志物比较多,研究也比较多,对于颈动脉的易损斑块的研究多数来源于冠状动脉的易损斑块的研究,检测颈动脉的易损斑块的生化标志物相对比较少,对其研究也不是很成熟,在临床中的应用就更少。请您谈谈颈动脉易损斑块的组成和识别颈动脉易损斑块的方法。
曾进胜教授:颈动脉的易损斑块和冠状动脉的易损斑块的组成应该是类似的,检测的生化指标与冠状动脉易损斑块检测的生化指标也是一样的,比如高敏C反应蛋白等等这些炎性指标,还有血脂水平的检测也是间接的有意义的指标,这些都是一样的。内科医生包括内分泌医生可能重点会做糖尿病的检测,心内科医生可能重点会做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这些标志物的检测。神经科医生除了注意这些以外,这两年大家关注的是颈动脉斑块本身的形态学的改变,如大小、体积,包括斑块本身是不是稳定型的斑块这些特点,这是以前神经科医生可能不太注意的。近两年,加拿大有一个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门诊提出,应该检测颈动脉所有斑块并进行治疗,比如说检测到颈动脉有三个斑块,把这三个斑块的体积加起来进行评估。他们认为这跟卒中的发生风险关系密切,这点是心血管医生没有专门去注意的。以前心血管医生只是注意一个斑块的体积形状怎么样,稳定性怎么样,但是现在他们就提出用颈动脉超声、高分辨率的磁共振等把颈动脉的所有斑块都检测出来,体积与卒中风险相比较,结果发现体积跟卒中风险的相关性是最明显的,然后提出来,神经科医生不仅仅是要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不仅仅是要看危险因素,即不仅要看是不是血压高、血糖高,是不是有血脂异常,还要直接看颈动脉的斑块。
2.对于冠状动脉的易损斑块为防止急性心血管事件我们提倡早期采用药物或非药物封闭治疗。请您谈谈颈动脉易损斑块的治疗方法,其与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治疗方法有何不同之处。
曾进胜教授:颈动脉易损斑块的药物治疗方面不仅要治疗危险因素,即除针对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异常进行干预以外,现在提出:治疗颈动脉易损斑块不仅是治疗危险因素的问题,如果血脂正常,但斑块是不稳定的,还是要强化治疗,这点也是神经科医生这两年正在注意的问题。现在心血管医生也是这样。如果患者的血脂水平都很稳定,出现斑块就要注意,最重要的就是直接看斑块。看危险因素这些都是间接的,就跟一个人高血压要量血压,而不是要看脸红不红、有没有头晕这些直接的情况,直接的就是量血压。抗动脉粥样硬化最重要的还是看粥样硬化的斑块,直接用影像学来检测,包括超声、介入,治疗也是直接针对斑块。如果治疗只是一些常规控制危险因素,结果斑块还在发展,就必须强化治疗。这些都是这两年在注意的问题,这方面的工作做得还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