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发表一项小型研究表明显示,影像学及无创电生理学标测指导的立体定向外部光束消融这种靶向放射消融有望用于消除对其他药物及设备治疗无效的室性心动过速(VT)之起源部位。
近期,《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发表一项小型研究表明显示,影像学及无创电生理学标测指导的立体定向外部光束消融这种靶向放射消融有望用于消除对其他药物及设备治疗无效的室性心动过速(VT)之起源部位。
研究者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Phillip S Cuculich等创建了一种新的、可在15分钟内完成的复杂心脏靶向放射消融治疗方法,并在5例药物难治性VT患者中评估了其效果。上述5例患者尽管应用了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或导管消融,但仍经常出现VT,属于相对比较晚期的患者。研究者根据无创心电图标测及CT成像确定VT关键通路及其消融靶点,然后采用患者的ICD进行程序性刺激,根据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或磁共振成像确定心肌瘢痕的边界。整个过程无需麻醉或应用镇静剂。
这5例患者术前3个月共计发作VT 6577次,NYHA分级均为3~4级,手术当天至少应用两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患者立体定向消融的平均耗时为14分钟,最长为18分钟;术后1~3天即可出院。术后随访发现,新方法消融后6周内的VT发作显著减少,仅发作680次;术后1年剩余的随访期间仅VT仅发作4次,随访1年时VT发病风险可降低99%。此外,靶向消融1年时,有四分之三的患者无需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此外,患者ICD的放电次数也由术前的55次减少至仅1次,抗心动过速起搏次数由6577次降至3次。
研究者强调,鉴于该研究中的患者属于相对比较晚期的患者,故在干预1年时就发现靶向消融对其产生了积极影响非常令人惊喜。未来,有必要开展更大规模的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这种无创心肌放射消融技术的有效性。与既往VT消融方法相比,这种新的VT放射消融方法具有几大优势。首先,其能对导管消融无法触及的部位进行消融;其次,其可对整个关键通路进行无创消融;再次,其可对整个心肌疤痕进行治疗。
宾夕法尼亚大学的Francis E Marchlinski认为,虽然该研究的样本量较小,但结果却非常令人振奋。这种立体定向VT放射消融可能有望用于相对比较严重的VT患者,未来有必要进一步研究确定其安全性以及是否适用于更广泛的人群。这种新的VT消融方法也存在缺点(如导致肺炎),故不大可能取代其他形式的VT消融。布莱根妇女医院的Roy M John及William G Stevenson评论认为,鉴于VT的基质可能会邻近正常心肌及传导系统、瓣膜、冠状动脉、肺、神经、食管等,呼吸及心脏运动均可增加脱靶的可能。未来,有必要进一步观察这种新的放射消融方法的早期及晚期毒性反应并确定其是否适用于预期生存率较高的轻症患者。
Medscape-Dec13,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