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陈伟华 黄榕翀
编者按: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ESC 2023)LBS 2 特殊人群风险的最新科学专场公布了多项报告,本刊特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黄榕翀教授团队深入解读,以供速览!
ADDICT-ICCU研究是在法国的39家医疗中心进行的一项前瞻性、多中心、观察性研究。此研究于2021年4月7日至21日进行,旨在探究吸烟者呼出的一氧化碳(CO)水平增加是否与急性心脏事件入院患者的预后不良有关。
研究最初涵盖了1904名进入重症监护室的患者。经过筛选,排除了因计划的介入手术入院、在任何医疗机构住院超过24小时以及拒绝参与和缺少CO浓度测定的患者,最后确定了1379名符合条件的患者进行CO浓度的初步检测。
主要终点为1年全因死亡;次要终点包括1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全因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和卒中)及住院期间的重大不良事件(死亡、复苏性心脏骤停、心源性休克)。
令人关注的是,目前吸烟患者的平均CO浓度是非吸烟者的两倍以上。
经过一年的随访,研究显示CO浓度与吸烟者的死亡风险存在显著关联。具体而言,一氧化碳每增加1 ppm,吸烟者的全因死亡风险增加6%;当增加至10 ppm时,风险增加高达90%。
Jean Guillaume DILLINGER的团队进一步指出,预测死亡率的最佳CO浓度标准是超过11 ppm。令人震惊的是,根据这一标准,经过年龄和性别调整后的数据显示,与低CO暴露的患者相比,高CO暴露的吸烟者面临的全因死亡风险增长了510%(如图1所示),而MACE的风险则增加了330%(如图2所示)。
图1.主要终点
图2.高CO浓度和一年MACE
引人注目的是,研究中发现,CO的暴露在预测全因死亡方面,比吸烟更为关键(图3)。实际上,一些吸烟者呼出的CO水平已经逼近CO中毒的标准,这进一步增加了他们的健康风险。
图3.高CO浓度,吸烟和1年死亡率
遗憾的是,尽管研究指出吸烟者呼出的CO水平较高,并发现CO的暴露在预测全因死亡方面比吸烟本身更为核心,但该研究并未明确是否是通过增加CO的暴露水平来影响吸烟者的预后。未来,或许可以通过进一步研究CO的中介效应来明确这一关系。
总之,ADDICT-ICCU研究明确了CO水平与心脏健康的紧密关联,突显了CO在心脏健康领域的关键性。此外,研究还提出了一个待解的问题:氧疗是否能够有效地改善高CO浓度患者的预后。此项发现不仅为医学界带来了关于CO和急性心脏事件之间关系的宝贵见解,而且进一步揭示了吸烟对心血管健康的可能威胁,为医生和研究者提供了更深入的认识。
专家简介
黄榕翀
教授、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心血管中心副主任兼心内科副主任。
主要从事复杂心脏病诊疗策略与介入诊疗、肥胖与心血管疾病风险预后研究等。
兼任美国心脏病学会委员(FACC)、欧洲心脏病学会委员(FESC)、国际医患共同决策委员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慢病预防与控制分会常委、中华中医药学会介入心脏病学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介入心脏病学组委员。
主持国家级课题4项、省部级及其他课题10余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
专家简介
陈伟华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内科学(心血管病方向)在读博士研究生,师从黄榕翀教授。
曾获国家奖学金,福建医科大学优秀毕业生等。
目前以第一/共同第一作者在J Cachexia Sarcopenia Muscle,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BMC public health, Lipids in health and disease等SCI期刊发表原创论著多篇,其中单篇最高影响因子12分。多次受邀参加国际会议壁报交流(ESC,AHA)。主要研究方向为心血管健康与代谢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