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循环》:您的团队近期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2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的发病率分别为9.7%和15.5%,这对我们糖尿病领域的广大医务人员有何启示?
《国际循环》:您的团队近期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2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的发病率分别为9.7%和15.5%,这对我们糖尿病领域的广大医务人员有何启示?
杨文英教授:我国人口数量居全球第一,且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老龄化以及社会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与这些因素密切相关的疾病如糖尿病、肥胖、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等的发病率和患病率都逐渐增高。这一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我国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患者数量众多,作为从事糖尿病治疗的医生,我们任重而道远!
《国际循环》:此项流行病学调查发现,70.7%的糖尿病前期患者存在IGT,就男性来说,IGT患者占总调查人数的11.0%,远远高于IFG(3.2%)及IGT合并IFG(1.9%)的患者数量。IGT人群规模巨大,且餐后血糖对心血管事件具有重要影响,这一发现对将来的研究有何指导价值?
杨文英教授:糖尿病前期是糖尿病的最强后备军,这部分患者发展成为糖尿病的比例较普通人群显著升高。流行病学调查的指导价值更多的是在于探讨东西方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发病的病因差异。与西方人相比,在东方人中,孤立的IGT,甚至是在发展至糖尿病后,空腹血糖仍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但进行OGTT检测后发现已经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比例明显较高。其中的原因和机理是特别值得我们在高血糖成因中研究的课题。
《国际循环》:糖尿病领域近年来的一项进步就是研发了新的降糖药物——DPP-4抑制剂和GLP-1类似物,您认为对合并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这些药物的上市是否会带来降糖之外的心血管益处呢?
杨文英教授:这类药物的上市与以往的药物不同,其作用机制与以往的药物相比显得更为复杂且更多面。以往的胰岛素促泌剂主要促进胰岛素分泌,其他方面的作用比较弱,双胍类药物则主要加强胰岛素的作用。而肠促胰岛素这类药物除了具有促进胰岛素分泌的作用外,还有抑制胰高血糖素的作用,同时对于摄食中枢和胃动力有综合影响。如果其长期安全性能够得到保障,我相信这类药物能给患者带来颇为可观的益处。
《国际循环》:今年的美国心脏病学学会(ACC)年会公布了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糖尿病预防研究——NAVIGATOR研究的结果。在该研究中,那格列奈组对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是阴性的结果,从药物的作用机制上讲,您对此有何看法?
杨文英教授:NAVIGATOR研究对IGT患者所用的降糖药是那格列奈,剂量为半片即60mg,每天3次,为小剂量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它的作用特点是改善早时相胰岛素分泌,降低餐后血糖。从理论上讲这一降糖措施并没有问题。我们很希望从降低血糖方面观察是否有心血管获益,但这个研究结果是阴性的。ACE研究采用的降糖药物是阿卡波糖,阿卡波糖与那格列奈的作用机制不同,尽管它也是降低餐后血糖,但是它可能还有一些潜在的其他的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作用。例如从STOP-NIDDM研究来看,尽管这是一项预防糖尿病的研究,但是它让我们注意到一些现象,即与安慰剂比较,使用阿卡波糖有减少心血管事件或高血压的趋势。由于STOP-NIDDM研究的病例数很少,没有达到严格统计学要求,所以才会开展ACE研究。ACE研究旨在观察阿卡波糖这类延缓葡萄糖吸收的药物是否有额外的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作用,其结果非常值得我们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