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媒体见面会上,王拥军教授介绍道,今年天坛会汇总了卒中各领域的中外最新研究进展,将在各论坛中给大家详细汇报和解读。
其中包括:
经典中的新进展--“脑血管病危险因素预防与控制”论坛。虽然卒中危险因素的研究多年来一直是卒中防治的重点,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危险因素也随之变化。除传统的常见危险因素外,CRP、LP-PLA2、同型半胱氨酸、尿酸等也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探寻的靶目标,它们与卒中的关系究竟如何,如何监测和干预,如何从新的方向更好地防治某些类型的卒中,为此,今年天坛会新开设了一“卒中新的危险因素:检测和干预”论坛,让这一比较陌生的学术领域走进医生们的视野。
不可忽略的脑出血:“脑出血论坛”和“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论坛”
因脑实质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诊疗策略完全不同,天坛会为此分设了两个论坛:“脑出血论坛”和“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论坛”。关于脑出血,我国近年来取得了不少临床研究成果,如应用影像学技术在脑出血继发损害的诊断及预警方面、根据脑出血登记进行的病因学调查、微创手术探讨、临床诊疗流程的规范化探索等,这些研究都不断推动着我国脑出血的医疗进步,“脑出血论坛”将展示相关内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论坛”将介绍临床上各种复杂颅内动脉瘤的外科及介入治疗,治疗策略选择及并发症处理,同时解读最新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指南。
卒中治疗之关键:“缺血性卒中的再灌注”论坛。目前有些研究引领我们将溶栓治疗的思路横向拓展,如何能利用新一代关键技术增强溶栓治疗的效果,如探索和开发新型无毒溶栓药物减轻rt-PA对神经元或血脑屏障的毒理作用;利用低频超声或微泡发泡增强溶栓药物的药效;结合血管内治疗技术手段开创对适合患者的动脉溶栓+取栓或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利用最新神经影像技术辅助筛选适合的治疗人群等。如何将这些临床前或临床研究策略转化到临床实践中是临床医生一直探寻的目标。本论坛将围绕这些相关内容深入阐释这些方法的可行性或可操作性。
临床防治的归路:“脑血管病指南与规范”论坛。
指南是指导临床实践不断趋于规范、医疗质量不断提升的依据。近年来伴随临床研究结果的不断公布,也加快着国内外指南的更新速度。这些指南几乎涉及脑血管病的各个方面,包括卒中急性期、卒中二级预防、脑出血、脑血管病介入、静脉血栓、卒中医疗质量等。伴随中国卒中医疗质量项目的开展,这些指南将会不断地应用到临床实践中,而不再是被搁置在理论中脱离临床实践的书本知识。本论坛汇集了国内外脑血管各个方面最新的诊疗指南,将由国内外各个领域的专家在会上详细解读。
前进中的希望:“从药物基因组到个体化治疗”论坛。
临床常见一些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仍频繁发生心脑血管事件,促使研究者们不断探索其根源,因而药物基因学研究近年来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和成效,国际上大型医疗机构已将某些科研成果转化到临床实践中,成为指导临床更有效的个体化治疗手段之一。而我国对此方面的研究和临床应用刚刚起步,为给我国学者一些启发,加速其在我国人群中的探索和转化到临床实践中,本届天坛会新开设了此论坛,集中了国内外对常见几种药物如氯吡格雷、阿司匹林、t-PA、华发林等药物,这些药物基因组与药物个体化治疗的研究探索和当前应用状况,以期推动药物基因组在我国人群的广泛研究和临床应用。
近年来脑血管病防治领域全面发展,从影像超声诊断到治疗手段,从微观到宏观,从常见疾病种类到某些特殊类型脑血管病,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很多曾被忽略的临床诊疗领域,随着研究深入,近年来倍受关注,为了让更多的神经科医生深入了解这些领域,天坛会紧随时代医疗发展,开设了这些主题的论坛,全面详细地向参会医师介绍相关内容。
神经科医生的听诊器和显微镜:“神经血管超声”论坛
很多神经科医生越来越依赖于MRA,CTA,DSA等血管成像工具,似乎狭窄/闭塞病变可以尽收眼底,不再成为难题。认识脑血管病需要从更多的角度,脑血流在不同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的不同,脑血管病变的动态演变,脑血管的自主调节功能等,很多领域的问题,上述影像手段是不能很好地解决的。作为神经影像技术家族的一员,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已经有30年的历史。在诊断狭窄和闭塞病变的同时,可以判断侧支循环的形成,呈现给医生无创的、廉价的“DSA报告”;TCD栓子监测技术已经成为唯一的活体观察血栓/栓子活动轨迹的影像手段;TCD发泡试验成为了比经食道超声还要敏感、舒适的诊断心脏卵圆孔未闭的工具;TCD甚至还可能辅助静脉溶栓治疗,改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