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5年中国脑卒中大会的会议现场,北京军区总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张微微教授与《国际循环》分享了她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经验。
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经验分享
面对脑卒中患者,医生首先要知道其发病原因。例如,缺血性卒中,包括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国际上规定,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3~4.5小时内要进行溶栓治疗。国内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的时间窗为6小时,阿替普酶、尿激酶或者小剂量阿替普酶+尿激酶的溶栓治疗都是可行的。单用阿替普酶或尿激酶在指南中均有相应推荐。小剂量阿替普酶+尿激酶是我“十一五”期间主要的研究项目,研究结果已发表在SCI期刊。在缺血性卒中的急性期和超早期,推荐阿替普酶首剂量0.9%/公斤体重,约10 mg,剩余剂量与100 ml生理盐水在60分钟内持续静脉滴注;随后,应用尿激酶以10万单位/小时的剂量静脉滴注7小时,可有很好的溶栓效果,并预防卒中复发。对发生缺血性卒中的高血压患者,在急性期不主张降压。若收缩压高于200 mm Hg,可对患者持续平稳降压,使收缩压降低20~30 mm Hg。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可降至150~160/90 mm Hg。此外,国际上有研究显示,对缺血性卒中的糖尿病患者,将血糖降至正常水平,认知功能损害的发生率增加,可将血糖水平降至8 mmol/L左右(不超过10 mmol/L,不低于6 mmol/L)。
卒中筛查手段
国家计生委提出,卒中的防治要“关口前移”,即在未发生卒中时,就要对可能发生卒中的个体进行干预。王陇德院士牵头的“卒中筛查与防治”项目非常重要。
卒中筛查手段包括:(1)通过问卷调查进行粗筛。注意有基础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的人群,以及有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不运动、伏案工作、肥胖、饮食结构不好的人群。(2)颈动脉超声检查有无斑块。(3)眼底检查,看眼动脉有无动脉粥样硬化表现。(4)应用脑血管功能仪器测量脑血管血液动力学参数(CVHI),通过血流和血液动力学及血管的压力辨别卒中风险指数。(5)Essen卒中风险评分量表。对卒中风险高危人群,需早期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