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破裂、穿孔引起的心包填塞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往往因发现和处理不及时而危及患者生命。其发生率在PTCA约0.1%,在冠状动脉介入新技术(如斑块旋切、旋磨、激光成形等)约为1%。本文介绍4例因导丝引起冠状动脉小血管穿孔致急性心包填塞的诊断和处理。
点 评
仝其广 北京同仁医院心血管中心
冠状动脉穿孔、破裂以至心包填塞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相关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并非罕见。本组报道的4例病例中2例在术中即发现血管破裂,两例术后6-14h出现心包填塞时才得以发现。所幸,均经相应处理后好转。
手术结束时即常规复行造影可以发现早期破裂征象,并及时进行处理。术后则病房提高警惕。当患者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心率增快、血压降低等情况时,应考虑到心包填塞可能。迅速采取心包穿刺等措施缓解症状,稳定病情。
冠状动脉穿孔破裂是可以预防的。操作者经验、技术熟练程度非常关键,娴熟高超的技术是避免并发症的基础,操作者对病变准确判断、器械选择等都会影响并发症的发生。2003年《Circulation》杂志发表了由全球50多位心血管专家共同撰写的“从易损斑块到易损病人”,提出了“易损斑块,易损血液,易损血管,易损患者”概念。提醒人们善于识别那些易于发生血栓形成的斑块、血管和患者。同样,介入操作前,要充分了解患者血管本身病变特点,识别那些易于在外因作用下发生穿孔破裂倾向的“易损血管”, 做到心中有数。这也至为必要,不可忽视。 一旦出现并发症,亡羊补牢,虽为时不晚,但也背离了技术初衷,给患者带来痛苦、麻烦与经济损失。医疗技术的目的是治病救人,技术带来的负作用应尽量避免。我们不可能因为交通事故而禁止汽车的行驶,同样,我们需要做的是尽力将医疗技术的负反应降至最低,使技术更安全。总之,使其发挥最大作用,而损伤达到最低。
张建军 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血管穿孔、破裂引起心包填塞是严重并发症之一,处理棘手,预防是关键。本文报道的4例患者发生在2年之内,发生率并不低,而且血管穿孔的位置并非狭窄部位,而是在狭窄病变的远端小血管,这3例患者的血管病变多非慢性闭塞,因此操作习惯可能是需要注意的主要原因。①操作时应尽可能将导丝远端置于透视时视野内,导丝的远端也不要放在血管的末梢,因为即使是动脉血管末梢,其血管壁中层较薄,易于穿孔。②需要强调的是,早期心包填塞的症状类似于迷走反射,心率慢、血压低伴烦躁为主要表现,心率加快少见,LAO 45°心影后缘可见透亮环,即可诊断。③回到病房后出现的心率加快或减慢、血压低伴烦躁,怀疑心包填塞时,要当即立断进行透视或心脏超声检查,及时心包穿刺引流可以挽救生命。日常交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