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周快报,一手掌握!方寸之间,尽观全球医学前沿瞬息一瞥,饱览权威学术资讯
【本期导读】>青年卒中发生率在逐步增加
>夜间腿部活动预测心脏风险
>更年期热潮红与高血脂相关
>铁稳态失调与慢性心衰相关
>代谢综合征的肥胖者易心衰
>心房颤动可导致二尖瓣反流
>心脏病更有可能在周一发作
【Cover Story】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高血压科及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共同发起,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中国高血压联盟联合主办的中国心脑医学论坛在京开幕,本次大会以“高血压、脑卒中防治的新策略中的热点与争鸣”为主题。会议设有心脑共患疾病在治疗中的疑惑和对策;降压药物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的前沿、热点、争鸣等热点话题论坛。为了突出“争鸣”的主题,会议特设心脑主题辩论,由来自国内心、脑血管界权威的专家教授就心脑血管疾病联合治疗的常见问题予以专门讨论。
【聚焦中国心脑论坛】
[主席专访]
----------------
<大会亮点>
本次心脑医学论坛主要针对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讨论。第一,对于脑血管疾病到底血压是降到更低一点好呢,还是应该维持有效的灌注压。神经科医生和心内科医生目前已经达到共识,现在认为对于陈旧性卒中必须要降压。中国2010年指南也提出,降压是改善再发卒中的一个关键。第二,卒中患者应该如何进行抗栓治疗,是抗血小板治疗还是用抗凝治疗,两者联合对于疾病是否有风险还是有获益。
<H型高血压>
H型高血压是中国自己提出的一种特殊类型高血压,是指血压的增高同时伴有同型半胱氨酸增高。由于中国是一个低叶酸国家,因此有更多的H型高血压。H型高血压导致卒中风险高,而中国是一个高卒中国家,所以这样一种类型的提出实际上对于卒中的早期预防及治疗提供了一种可逆性。
>>详阅《国际循环》10月刊
【时讯速读】
◆一项新的研究通过对一个大型的全国性住院样本进行调查,探讨了儿童和年轻成人因急性卒中入院的趋势,并对这些因急性卒中入院患者的卒中危险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和年轻成人因缺血性卒中入院,且大多数合并糖尿病、肥胖、血脂紊乱、抽烟或酗酒。
◆一项针对65岁以上老年人睡眠与慢性疾病的研究表明,夜间双腿不能自由挺举和弯曲的男性易患心血管疾病。研究者发现,2/3以上的男性出现不自主肢体运动,主要集中在脚或踝关节或髋关节等部位。随后的几年中,这些男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较高,包括心脏病发作,卒中和动脉阻塞或破裂。
◆美国匹兹堡大学的Dr. Rebecca C. Thurston等分析了3201例年龄在42~45岁的妇女的健康数据,并每年监测她们的热潮红和夜间盗汗发作次数、LDL-C、HDL-C、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脂蛋白(a),甘油三酯、雌二醇和促卵泡激素的水平。结果发现,热潮红次数越频繁,除脂蛋白(a)外的血清脂质水平就越高,两者显著相关。
◆由美国俄勒冈州健康研究中心的Dr. Erin S. LeBlanc领导的研究团队对共对6498篇摘要和648篇论文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基于21篇研究的荟萃分析,12~18个月后,行为疗法组总体重较对照组减少3 kg;治疗的时间越长,总体重减少越多。行为干预与奥利司他联合治疗12个月后,患者体重可较安慰剂组可减少3 kg。
【本期关注】
[隐匿性高血压与非杓型高血压]
诊室血压虽然简便易行,但人体血压并非恒定不变,而是随着机体内稳态与外界环境的变化持续波动,因此诊室血压难以准确反映人体血压的全貌。动态血压监测技术与家庭自测血压的广泛应用,为我们详细了解血压昼夜波动特征提供了可能。与此同时,隐匿性高血压和非杓型高血压这两种特殊现象亦逐渐引起了更多关注。
<隐匿性高血压>
隐匿性高血压是指诊室血压正常、但动态血压或(和)家庭自测血压升高,又称为单纯动态血压增高性高血压或逆白大衣效应。研究显示,在未经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中,隐匿性高血压的发生率约为8%~20%,在接受降压药物治疗的患者中则可高达50%。近年研究显示,隐匿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的风险显著高于血压正常者。在2007年更新的欧洲高血压指南明确指出,隐匿性高血压对于心血管系统具有显著危害,可明显增加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因而应充分重视并加强筛检。
<非杓型高血压>
与杓型高血压患者相比,非杓型高血压患者发生卒中的风险增高2~3倍,发生左心室肥厚的风险增高6~8倍,发生微量白蛋白尿的风险增高4倍左右。以日本人群为基础的Ohasama研究则表明,非杓型与反杓型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死亡的风险分别是杓型高血压患者的2.56倍与3.69倍。因此,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应重视对非杓型高血压的检出与合理干预。
>>详阅www.icirculati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