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一旦引发卒中会给患者个体、家庭及社会带来严重负担,故其卒中预防不容忽视。左心耳封堵术(LAAC)可有据、有效预防心房颤动患者卒中的发生。在第十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上,华语国际论坛坛主、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徐亚伟教授就左心耳封堵术随访的长期结果进行了阐述,并总结:近年的研究显示,与华法林相比LAAC长期有效性更优,效果可随时间延续、有效性更好;且安全性不劣,为心房颤动患者的卒中预防提供了新利器。
徐亚伟教授
左心耳——心房颤动卒中的罪恶之源
左心耳形成于怀孕的第三周,并在胎儿时期承担左房功能。成人的左心耳约大拇指大小,属于血液容量器官并具有内分泌功能。虽然心房颤动卒中的发生机制多样,但左心耳可谓是心房颤动卒中的罪恶之源。解剖学和形态学研究的荟萃分析发现,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卒中91%的血栓来源于左心耳。心房颤动时会引起血液滞留在左心耳,滞留的血液可逐渐形成血栓,当血栓从左心耳脱落进入动脉系统后,若滞留在大脑血管中可限制血液流动从而导致卒中的发生。
LAAC研究及长期随访
LAAC所用的封堵器可分为内塞型与内塞-外堵型。目前应用最广的是Watchman内塞型封堵器,中国自己也具备了国产的左心耳封堵器。近年来,多项研究证实了LAAC预防心房颤动卒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其中,PROTECT-AF研究及PREVAIL研究为FDA批准LAAC用于心房颤动卒中预防提供了坚实的证据基础,两项研究均是有关LAAC与华法林的一个头对头对比RCR。PROTECT-AF研究共计从欧美59家中心入选707例CHADS评分≥1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以2:1的比例将其分配至LAAC组与华法林组。随访18个月发现,LAAC有效性不劣于华法林但安全性终点增高(7.4% vs. 4.4%)。随访45个月结果显示,LAAC的有效性优于华法林(8.4% vs. 13.9%),安全性不劣于华法林(3.6% vs. 3.1%),降低心源性死亡的作用优于华法林(3.2% vs. 4.8%)。PREVAIL研究显示,在预防缺血性卒中和全身性栓塞方面LAAC不劣于华法林。2015年3月,Watchman成为第一个经美国FDA获准入市的左心耳封堵器。FDA称,左心耳封堵术可用于心房颤动需要抗凝的患者,不再只是抗凝禁忌的替代。
中国LAAC应用之路
中国在LAAC装置Watchman的批准方面走在了美国前面。中国是一个卒中大国,卒中发生率是欧美5倍以上,1/5~1/4的卒中是心源性原因心房颤动造成,在中国推广LAAC可能更有价值。基于中国现状,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澍教授的积极推动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早在2014年3月就批准了Watchman上市。在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开展的应用国产封堵器行LAAC的患者的分析发现,手术成功率可达100%,随访结果也非常不错。具体来说,在应用国产封堵器LAmbre随访期间,仅1例患者在术后11.5个月时发生缺血性卒中,另有国产封堵器Lefort组发生1例因过敏性休克死亡,但其死亡与器械无关。相信未来中国国产化LAAC器械将会做得更好、更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