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循环》:您能否谈谈亚太会上将会出现哪些焦点话题吗?
吴兆苏教授:“降压本身”与“降压外作用”哪个更重要?仍就是当前人们关注的焦点话题之一。我个人比较偏向于高血压本身的因素。临床证据也是十分充分的,血压本身水平与心血管病相关程度是最大的。正如我们通常所用的3个准则:(1)降压为硬道理,这是治疗的基本前提。(2)不管中药西药,能使血压下降即为好药,实际要重于理论。(3)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要并取。即“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而这一点是最容易被临床医生忽视的,我们应该仔细询问病情,是否有心理压力、抽烟、饮食问题及肥胖等。总之:危险因素,非药物治疗高血压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如做好了第3点,相信很多患者都会获益匪浅。药物治疗的患者加强非药物治疗,对其药物治疗会起推动作用。对于非药物治疗的患者,如果能比较稳定的控制血压,即可不用采取药物治疗措施。
另外一个亮点是鼓励年轻学者,为此亚太会设置了一个“青年医师优秀论文奖”。由获奖者做报告然后专家评委做评估。这对于新一批的专家来讲会是一种鼓励与推动。
《国际循环》:请您谈谈代谢综合征合并高血压的临床进展方面的问题。
吴兆苏教授:自1988年提出代谢综合征的概念以来,人们对其具体内容尚未形成定论。两个月前我发表在《内科实践理论》的2篇文章,就代谢综合征的历史、目前的意义、对疾病的预测及代谢综合征的组分与概念的区别,中和了美国等世界上很多权威专家的意见,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代谢综合征对整体医学来讲具有推动作用,但并非跨时代的里程碑事件。代谢因素对长期的心血管危险评估只起部分作用而已,我比较认同美国一些专家的看法:代谢综合征只是我们与疾病斗争过程中的一个插曲,危险因素综合的作用不如单加起来的作用,为此应当强调多重危险因素的概念,正如最新2007年ESH高血压指南中指出的多重危险因素的控制,即所谓的总体危险。指南中代谢综合征仅为高血压的一个危险因素,与其他危险因素包括非代谢性的危险因素相加,会引起高血压合并其他心血管事件的发病危险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