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循环》:杨教授,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国际循环》的采访。导管消融心房颤动的方法很多,在手术过程中怎样选择才能更好地提高手术成功率和规避手术风险?
杨延宗教授:目前,导管消融经过近10年的发展,虽然方法很多,但现在已基本成形。所谓“成形”即大家对某一种方法的认同度已经很高,虽然现在有局灶消融、结段隔离、环肺静脉消融和隔离、碎裂电位消融、线性消融、迷走神经结消融等等,但现在大家基本上认同的最主流最一致的、得到最多临床应用和检验的术式还是环肺静脉电隔离。一部分好的适应症患者,结段性隔离仍然有它的地位。但是环肺静脉电隔离已经成为基础术式,结合其他的术式(所谓结合是根据不同的适应症,不同消融过程之间电生理患者的房颤特点来决定)。虽然方法各异,但基本上大家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其他的实际都是附加术式,主流术式只有一个——即环肺静脉电隔离。根据情况可以增加一些线性消融或者碎裂电位消融。根据不同的房颤类型和患者的具体情况、消融过程之间的认识来进行选择。
对于如何选择方法,目前这方面还不存在问题。对于阵发性房颤患者,90%都与环肺静脉相关。用环肺静脉电隔离可以把一部分的潜在触发灶围到环里面,可以确切地把肺静脉的触发灶应用在心房隔离,按照严格意义上来讲可以达到90%的成功率。总之,前提是要能够彻底隔离好,实施手术的患者确切和肺静脉相关。其他术式的选择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进行。提高成功率很重要的一条是:不管是何种类型的房颤患者,选择消融治疗达到消融即刻的终点是保证成功率的基本前提。但是其中是否能稳定的达到终点?是否恒定的形成组织线?这是另一说法。但环肺静脉电隔离首先要达到在环的基础上把肺静脉完全隔离,经过观察一段时间,环的隔离是非常确切、稳定且恒定,这样成功率就会很高。其次,提高手术成功率还有一方面要注意:我们做了消融术之后,房颤本身可能是好,但是会出现和消融术式相关的一些心律失常。严格意义上来讲,这些心律失常是我们不愿意看见的,也是治疗失败的标志。所以能够减少和消融术式相关的心律失常,比如术后左房束支折返尤为重要。所以如果能够提高成功率,应该减少心房损伤,在此基础上可能减少术后和房颤消融相关的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出现。所以应该严格按照患者的情况和个体化选择术式,减少心房不必要的损伤,并不用预防性损伤。我们现在的很多损伤都不能达到完全稳定,所以所谓预防以后房性心动过速或心律失常,对于房颤以后的机制进行消融,实际上增加了房颤心律失常的风险。所以减少心脏损伤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一个前提。
对于如何规避风险,实际是如何减少并发症。任何一项治疗在安全的基础上有效才是最重要的。临床上很多药物有效但最后都退市了,也是安全性存在问题。一个基本的术式当时可能有效,但严重并发症比较多,也就退出了,所以安全在任何治疗手段里面都是第一要素。房颤消融如果要得到良好发展,也必须保证在安全的基础上来进行。
规避风险有以下几点需要思考注意:对于风险比较多的患者,可能选择上要加以甚重。现在适应症越来越广泛,有些患者对适应症风险的承受能力可能比较差一些。比如大家一般认为女性、非常高龄的老年人,并发症及伴随疾病比较多,能够设想到房颤的持续时间比较长,心脏比较大,能够想到患者的手术过程不会很顺利。对心房的操作时间很长、损伤很大的情况下,手术的风险一定会增加。此外,整个团体的配合,手术当中所有程序的规范(包括术前、术中、术后所有的监测,发现相关并发症后及时有效的处理等),能够减少手术的严重并发症,比如严重的心包填塞,甚至穿刺相关的并发症:如腹膜后出血、胸腔积血,还有更加严重的导致死亡等,都应该彻底避免,这样才能保证消融手术能够顺利进行,否则患者并发症逐渐增多,一定会影响手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