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S1:动脉血运重建治疗研究(Arterial Revascularization Therapy Study )5年临床随访
ARTS 1: 5-year Clinical Follow-up of the Arterial Revascularization Therapy Study
动脉血运重建治疗研究(ARTS)是比较多支血管疾病行经皮冠脉介入(PCI)及支架治疗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最大的一项随机对照试验。该试验共在澳大利亚,欧洲,新西兰和南美的67个中心进行。试验设计于1996年4月,患者的入选自1997年4月开始,于1998年6月完成。该试验的1年随访结果在1999年的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年会上进行了报告, 而在2004年ESC年会上,Serruys 教授则报告了该研究入选患者的5年生存率及5年无事件生存率情况。
ARTS 的5年随访结果是多支血管病变患者行PCI术与行CABG术的比较研究中得到的第一个超过3年的长期生存率资料。
主要终点
术后12个月的无事件生存与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
次要终点
● 30天,3年及5年的主要心血管及脑血管不良事件
● 成本-效益及生活质量分析
● 死亡,卒中及心肌梗死复合终点
● 分项预后指标
结果
1205名患者随机分配, 600名接受裸金属支架植入治疗,605名接受CABG治疗。全部患者中97%完成了随访。两组患者的基线临床特征匹配良好(见表)
(表 基线临床特征)。
两组间1年,3年及5年死亡率均相近(
(图1:死亡率)),随访期间死亡、心梗和脑血管事件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也没有差异(
图2:死亡、心肌梗死和脑血管事件)。
5年随访中,在每一项单独的终点事件发生率上支架组与CABG组也同样没有差异(相对风险1.22,可信区间0.95-1.58)(
(图3:复合终点中独立事件的比较))。
但如果将需要重复血运重建治疗纳入联合终点中统计,则在各个随访时间点支架组的终点事件发生率都明显高于手术治疗组(
图4:重复血运重建,死亡,心肌梗死和脑血管事件联合终点)。此外,随访5年时,CABG组患者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PCI组(
(图5:5年时主要不良心脏和脑血管事件))。
结论
ARTS试验的研究者们得出以下结论:
这是第一个报道了多支血管疾病裸支架与CABG治疗5年预后的研究;
2种治疗方式在死亡率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以往统计分析显示接受球囊成形术治疗的患者死亡率明显增高,而本研究结果与之不同。尽管支架组需要重复血运重建的风险增加,但并没有额外增加死亡率。
评论:一项有局限性的研究
欧洲心脏病学会指定的讨论专家德国的Volkmar Falk 教授认为ARTS试验最主要的发现是其结果表明一组有选择性的多支血管病变患者无论予以支架治疗还是CABG治疗,5年随访没有死亡率的差异, 尽管支架组需要重复介入治疗的患者明显增加。
但他也指出该研究有重要的局限性。首先,入选人群有很大选择性,入选者的左心室功能较好,(以LVEF60%为标准),多数患者为2支血管病变(仅30%的患者为三支血管病变),患者使用的仅为裸金属支架,且只植入1枚支架,移植动脉使用的都是左内乳动脉等。
此外,自此研究开展以来,经皮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领域都取得了重大进展,如出现药物涂层支架,不停跳旁路移植手术及其他降低再狭窄率及围手术期致残及死亡率的完全性动脉血运重建技术。这些结果将会对临床实践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Prof. Falk 认为如果医生们没有固守指南的话,临床影响不会太大。
此外,由于近来经皮介入技术的进展,目前临床上建议采取手术治疗的患者通常为年龄较大,合并症较多,冠脉病变更重,左室功能较差的患者。不论PCI和手术治疗的临床结果都还有待提高。医生们需要根据患者的基线特征从中筛选出能从直接手术干预中获益的患者。对早期出现再狭窄的患者也可考虑两种治疗方法联合应用。
(本文内容来自ESC2004年年会上Patrick W. Serruys和Volkmar Falk的报告)